首页 -> 2008年第4期

谈SPSS软件在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 琳




  摘要:SPSS统计分析软件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本文探讨使用SPSS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价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利用SPSS中t检验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反馈。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SPSS统计软件;信度分析;t检验
  
  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尺却越来越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盲目套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是当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够突出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获得有价值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信息,实现对高职教师教学水平的长期、客观的监督和指导。
  SPSS是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该软件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对数据进行精确系统的分析和处理。SPSS软件中的统计检验和量表分析方法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分析工具。
  
  表1 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卷
  
  
  利用SPSS软件对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表进行信度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调查问卷确定
  对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5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按照里克特(Likert)7分量表的设计方式,对每一项内容的度量值都是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被调查者列出了性别、年级和所在系部。
  目前,有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很多研究工具有着良好的内容效度和专家效度。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采用了双向问卷方式,杜克大学采用了学生成绩与学生评价教师的相关性分析。另外,在美国IDEA调查问卷中,为了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还专门设有学生学习行为这一维度。因此,在对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卷设计中,不再进行问卷的预调查,而是参照SEEQ教学质量七维度结构编制正式问卷,同时结合国外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合理部分,设置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学习态度自我评价和对所开设课程评价)这一指标。
  在所发放的500份问卷中,回收问卷390份,回收率达78%,有效问卷370份,问卷有效率达74%。回收问卷中男生243人,占62.3%,女生147人,占37.7%。
  (二)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是对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能鉴定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利用SPSS11.0系统中Reliability Analysis模块检验问卷各评价项目的Cronbach α信度,得到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调查表中学生学习态度这一指标的各项目可信性分析结果(见表1中1~7项)。
  一般而言,Cronbach α系数>0.7,表示可信度已经非常高。从表1来看,各项目的该系数均大于0.85,也就是说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中,所增加的学生学习态度这一指标里的各个项目都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和内部一致性。
  
  利用SPSS软件实现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科学分析
  
  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都集中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进行,由学院的教务处或分管教学质量管理的各系部组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由教务处收集后,反馈给各个系部,由系部领导决定是否公开反馈,评价活动到此为止。除特别优秀的教师及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外,其他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和今后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这样,就失去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绝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学生对自己的具体评价信息,只能看到总的评价分数,无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当然,有些高职院校也能够做到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但评价结果往往简化成一个数据或一个简单的描述,被评价的教师在接到自身的教学质量反馈后,不了解教学质量评价的结论如何得出,也不能详细了解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不知道自己在今后教学中如何改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不当,使得被评价教师意识不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在心态上对评价结果反应平淡。
  利用SPSS软件中t检验方式,能够对教师作出比较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为改进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方式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下面是使用SPSS软件对一位教师按照同一评价项目表,在不同时期、同一门课程前后两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的比较。表2是实训课教学质量评价项目表,图1是学生在学期中(前测)和学期末(后测)两个阶段对一位教师实训课教学质量的评价,项目编号对应了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各评价项目。
  
  表2 实训课教学质量评价项目
  
  图1 学期中(前测)和学期末(后测)
  学生对同一位教师实训课教学质量评价情况
  选择“Analyze →Compare Means→Paired? Sample T Test”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图2。通过查表可知,t(df)0.05=t(9)0.05=2.262,显著性概率(sig.(2-tailed))为0.018,小于0.05,可见,后测和前测结果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差异的产生主要在评价项目中的第1、3、6、9、10项上,因此在给出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信息时,可以这样叙述:在本学期实训课教学中,该教师在后期教学里合理地安排了实训项目,操作要领讲解比较清晰,希望进一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对报告认真批改和反馈信息及时使得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t检验方式在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过程中能够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教师在教学前后不同阶段里是否存在明显的教学差异,并能够针对各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变化给出合理的评价。
  
  图2 前测、后测结果差异的T检验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笔者希望能够借助SPSS软件中量表分析方式和统计检验方式实现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实施,真正使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2.
  作者简介:
  王琳(1981—),女,黑龙江宁安人,广东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