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中等职业学校危机管理探讨

作者:练礼平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危机事件多发机构,危机事件严重威胁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文章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危机事件的成因,提出了危机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危机事件;预防;控制;管理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但对“砸牌”的危机事件往往重视不够,学校内部稳定性较高,受外界干扰较少,成员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木桶定律”告诉我们:在任何组织里,薄弱环节往往是影响组织形象的关键。危机事件往往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打造品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危机管理,提高学校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控制能力和处理能力,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危机管理
  
  一般认为,学校危机事件主要是指严重威胁学校或学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劳伦斯·巴顿在他的《组织危机管理》一书中,按照企业可能发生公众危机的程度高低,将企业危机风险分成高、中、低三类,并认为学校属中风险类。但笔者认为,我国的中小学教学设施、师生比例、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学校并非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踩踏等各类安全事故。2006年11月18日,江西的土塘中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6名学生遇难、39名学生受伤。同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发生面包车坠桥事故,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39人受伤的恶性事件。2007年1月,安徽、湖南等省的一些学校相继发生传染病流行事件,波及492名学生。同年5月23日,重庆市一学校遭雷击,造成7人死亡、39人受伤。以上事件无情地说明我国中小学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高,防范难度大,危机可控性低,因此,中小学应列入高风险类机构。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普通中小学潜伏的危机外,还具有职业学校特有的风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逆反心理较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冲突较频繁;中等职业学校突出实习教学,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得还不牢靠,缺乏工作经验,很容易发生各类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一些特殊专业(工种)还要到校外企业实习,增大了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属于高风险的机构。
  
  中等职业学校危机事件的类型和成因
  
  中等职业学校危机事件的分类学校危机事件是危及学校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双面效果性和广泛关注性等特征。中等职业学校危机事件可分成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事件。如地震、洪水、雷击、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2)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失误引发的危机事件。如在工作安排和分配上,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冲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发生的冲突;在组织实验、实习、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学生大面积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等。(3)社会大环境引发的危机事件。包括战争、恐怖事件、社会动乱造成学校解散、停课等。(4)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实验、实习和体育比赛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等。(5)由道德缺失、法纪意识淡薄引发的暴力事件及偏差行为。如教师师德差、工作质量低下、勒索学生家长、随意体罚学生等,引发学生罢课、家长闹事,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学生打架、勒索、绑架、群殴、盗窃、沉迷网络、逃课、离家出走;校外不法分子入侵校园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等。
  中等职业学校危机事件的成因危机事件形成的原因无非是“天灾”和“人祸”,笔者将它们分成以下五方面:(1)管理方面。学校管理理念落后,发展思路不清晰,管理目标和领导干部职、责、权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措施不完善,教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教学和生活秩序混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危机意识淡薄,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危机事件的预测、防范和处理能力;对危机事件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师生缺乏控制灾害和自救知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师生健康体检未能制度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欠缺。(2)设施设备方面。教室、实习车间、宿舍、运动场等场所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年久失修;教学仪器、实验实习设备、运动器材不符合安全规范、保养维修不及时,设备完好率低;实习实验场地无安全标志和安全规章;食堂、浴室卫生消毒设备不完备,锅炉压力容器缺少年检;缺乏消防等相关自救设备。(3)社会环境方面。学校附近开设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社会不法分子经常到学校滋事;学校以牺牲生源质量保证生源数量,导致生源质量过低。(4)自然环境方面。突发洪涝、地震、雷击、火灾、风暴等。(5)师生身心健康方面。由于竞争激烈,教师工作压力过重,学生学习困难较大,学生到校外实习、就业,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诸多因素造成师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从而引发不测事件。
  
  中等职业学校的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针对组织情况和外部环境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化解危机的过程。
  危机事件的预防美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Michael Regester)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这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危机管理的最基本原则:重在预防,让危机事件“察于未萌、止于未发”。
  1.强化危机意识。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要通过分析本校潜伏的危机和一些学校所发生的危机事件,使学校全体成员认识到:只有加强危机管理,学校才有可能稳步发展。
  2.构建学校危机事件预警应急机制,组建学校危机管理小组。为了提高学校管理危机事件的效能,建立以校长为首,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为成员的危机管理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必要时也可以聘请公安、安监、卫生、新闻媒体、消防等部门人员加入。危机管理小组成员要职责明确,校长应是第一责任人,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活动,排查危机事件的苗头,发布危机事件警报。要制定危机事件管理计划。计划要务实、详细、全面,具备可操作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考虑不留死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本校危机事件的预测分析。将本校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分类,按危害严重程度和发生的概率进行分级;二是危机事件管理工作分工及职责;三是危机事件预警发布制度;四是各类事故应急处理办法、自救措施;五是危机事件处理程序;六是新闻发布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危机预警。很多危机事件事先是有征兆的,是可以预测的,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新学年开学,高年级学生欺负新生;发生学生钱物被盗、被抢等违法犯罪事件;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期间,学生相互接触频繁,容易产生矛盾;参加实习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危机管理小组要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知晓预警等级和类别,根据预案作出相应的行动,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3.加强法纪、安全法规教育,学习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定期进行危机事件自救演习。中等职业学校危机事件大多数来自学生之间冲突引发的违纪、违法事件和与实习教学相关的安全事故,而发生这些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法纪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坚持做好法纪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学生参加实习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实习。到校外企业实习的学生,必须接受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学校要制定专门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派教师参与管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学校应编制《学校危机事件防范手册》,做到人手一册。《手册》应包含以下内容:与学校、学生相关的法律,交通法规,安全生产法规,教学及大型活动安全制度,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学校危机事件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消防知识,卫生知识,逃生与急救知识等。学习安全知识不能纸上谈兵,各种预案的演练有助于提高领导的组织指挥能力,检验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提高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及应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