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优化高职汽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杨培娟




  摘要:提出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优化高职汽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职;汽车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教育直接
  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工科院校是工程师的“摇篮”,作为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和新兴产业的积极开拓者,工程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担负着创造财富、强国富民的重任。当前,我国汽车业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另据一项对全国三千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58.5%的企业缺乏管理人员,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将近80%的企业缺乏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的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走向了企业,而企业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只有一个核心指标,即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那些进入角色快、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应用型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赏识。因而,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正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的阶梯,也是培养工作技能的必需手段和了解社会需求的良好契机,对于高职院校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实践教学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大事。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示:一方面是社会上技能型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却是高职生就业问题严重。这种矛盾的现象充分说明,高职教育远远没有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社会需要恰恰是高职教育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明确,高职培养的人才就是高级“蓝领”,就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只有面向市场,进入市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会有生机与活力。知识的创新和发展要求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民族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等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要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来实现的。第一,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科学真理不断求索的态度。第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较好的全面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第三,科学创新不仅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敢于提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才谈得上创新。第四,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应当有利于学生优良个性的充分发挥和发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全面贯彻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社会人们自身发展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认真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优化
  汽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专业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覆盖面极为广泛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直接面向工业自动控制,并涉及很多相关的学科,如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声、光、机、电、液一体化,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安全气囊、现代车载诊断系统已在汽车上普遍使用。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学科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需求。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针对以前本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教学内容陈旧以及汽车、汽车检测设备中所占有高新技术比例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我们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面对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把本专业办成特色示范专业,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具体来说,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动手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要精通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某一领域(如发动机、底盘、电器等)。本专业要紧跟汽车维修行业和汽车检修设备技术的发展,掌握其核心技术。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面向现代汽车维修企业一线,与汽车维修业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和发展要依托行业和企业,坚持校企结合、厂校挂钩、双向互动的办学机制。不仅学生的实习、培训要与汽车维修企业紧密结合,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等都要发挥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作用。
  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汽车及汽车检修设备中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多,故障越来越复杂,因此,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不再是仅仅依靠简单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就能胜任,还要求对学生进行智力型技能的培养。
  毕业生实行“多证书”制度毕业生符合毕业条件之后,除了颁发高职学历证书,还应考取机动车驾驶证、中级及中级以上汽车维修工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使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各方面都达到要求,毕业后能够马上顶岗工作。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毕业后就能基本顶岗工作;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出专业的实用技术;在考核方法上,要将笔试与口试、答辩与现场测试操作相结合。
  (三)注重实践,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制定适合培养目标需要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1)根据学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设想,我们进行了教学计划修订工作。2006年按照“加强基础、拓展专业、更新内容、整体优素质、重视实践、注重创新、保证质量”的原则,重点是拓宽和整合。针对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我院汽车专业在新的教学计划中进行了实验教学的重大改革,在保留部分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专业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据了全部实验课程的50%。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期望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创新性实验的大幅增加能够更好地体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系统的概念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体现了以技术应用和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专业技能实习安排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在完成实习的同时,也完成了毕业生的岗位培训,使毕业生有更好的岗位适应能力。(2)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由“设计”到“运用”的转变。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但又有所侧重。既重视传统内容的继承,又有生产一线日前或即将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现了面向未来的追求。即使是传统的课程,也削减了设计计算、理论推演、验证性实验等内容,而增加了运用、分析等面向实际的内容。(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贯穿于全部培养过程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