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探析

作者:张林峰




  摘要:对构建我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先进的教学质量标准,是构建教学质量体系的基石。
  确立教学质量标准,其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数量与质量、效率与效益以及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实现其自身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模式;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当然,教学质量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和职业要求的改变而修订和完善。职业院校应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全面实施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水平,将教学质量监控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专业设置、招生、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实训、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用正确的方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在招生、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考试组织等方面应充分尊重社会、企业和家长的意见。在每年招生前,有关领导要下厂矿调研,到社会上取经,积极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考虑专业的设置。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使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既可以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又可以参加对口高职招生考试、成人高考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使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做人有品德”。在求实中更新观念,做到理念新、目标明、基础宽、定位准,树立教育终身化、教育集团化、教育现代化的观念,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拓展职业教育市场,打造现代职业院校品牌的办学理念。
  (三)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教师既熟悉理论,又精通技能,还负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造就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应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培训、现场调研、实践锻炼和产学研结合等多种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养、业务素质高、高效精干、理论和技能功底扎实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动态的,不能搞终身制,并进行严格考核,既有待遇,又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这样,基本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在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中,更要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为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充分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工作现场开展教学调研;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到工作现场跟班实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
  (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亟需高技能的建设者,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又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其重点要突出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教育,重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教学模式创新方面逐步实现“一体化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灵活广泛应用。利用一体化、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部分专业课要实行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真正做到边讲边练,这样,既提高教学的效率,又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质的提升。项目教学法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改革方案要采用“宽基础、活模块加核心课程”的课程模式,比如在电工电子专业中,一年级设置的课程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二年级学生必须在学完必修课“电力拖动”和“电子技术专业”等课程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修自己的专业课,如家电类、通讯类、电子信息类和电气控制类专业课,毕业前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在学分制实施、专业现代化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可作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精品课程和名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专业教学计划中都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够用、强化技能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建设那些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课程,只有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职业院校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大范围地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年都应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扶持和奖励精品课程建设,让其在课程建设上起到示范的作用。通过课程改革,建立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核心技能课程体系以及针对培养目标所采取的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从而建立健全一套适应产业和经济变化的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案。课程建设通过推广“模块教学”、“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改革,形成以“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校本教材建设校本教研是我国现行教研制度的发展、创新,是对学校教研活动形式、内容的调整、改进和拓展,它强调的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和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其目的是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校本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园地,让他们作好就业准备,而且成为教师成长的场所。这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人才评价观念的转变,使职业院校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成为可能,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中职校本教研是指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能力的培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性研究。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保证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的一种行动策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