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关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等

作者:佚名




  由于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行政“惯性”以及评估制度本身还很不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背离与冲突,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既不能有效维护高校应有的自主权与学术自由,也不能有效引导高校自律和承担责任,评估只是政府基于自身需求关切的评估,而忽视了对高等教育多元主体利益的诉求。(1)高等教育评估的行政性干预了高校应有的学术自由;(2)高校管理权力倾向集中于学校层面,科层化管理更加突出;(3)评估主体、评估机制失衡,忽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切。根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及其基本规定性,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正确定位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2)建立内外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3)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
  摘自《江苏高教》2008年第一期马廷奇《现代大学制度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
  
  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的四大质量观是:(1)卓越。卓越高等教育质量的定义来源于大学严格的录取标准、高标准教学和科研时间、经理及经费的投入。(2)“适于目的”。“适于目的”的质量观认为符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目标的产品或服务就是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两个关键因素是标准和消费者。(3)“经济价值”。“经济价值”的质量观注重的是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效益,要求高校向投资者负责任、证明投资者的投资物有所值。(4)突破性。突破性质量观强调质的变化,比如水到冰的变化。突破性质量观认为质量的变化是一个内在的、主观的、反思的过程。
  摘自《江苏高教》2008年第一期王莉华《高等教育的四种质量观》
  
  关于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五大任务:(1)均衡发展:谋划职业教育学科的科学布局;(2)凝练聚焦:明确职业教育学科的主攻方向;(3)把握范畴:构建职业教育学科的结构体系;(4)创新构架:完善职业教育学科的规训制度;(5)优化机制:创建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学派。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五种策略:(1)着眼价值学科,丰满职业教育学科事实;(2)着重应用研究,催生职业教育学科理论;(3)着力人才培养,彰显职业教育学科功能;(4)着实合作研究,打造职业教育学科精品;(5)着手学科整合,构建职业教育学科文化。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二期周明星,刘晓《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论纲》
  
  关于技能型人才供给
  
  除了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一因素外,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从根本上说是制度缺失或制度错位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阻碍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的制度障碍是:(1)“囚徒困境”下企业培训投资激励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缺位;(2)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非均衡发展;(3)知识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严重分割的人才评价体系使得技能型人才终身收益现值偏低;(4)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缺乏公信力致使劳动力市场信息失灵和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二期何亦名,张炳申《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制度分析》
  
  关于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
  
  以工业化社会为典型的各产业系统,其人才类型大体上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与此相应的四类教育为:普通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但是从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上看,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尤其是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一方面,由于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使得培养这三类人才的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各具特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由于在实际的社会生产中,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间、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又存在相互交叉重叠的关系,使得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工程教育中有占很大比重的技术教育的内容,而技术教育培养的一部分人才又为工程建设服务。此外,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共性趋向增多,目前已综合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技术教育。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三期沈亚强,张加广《从人才分类角度看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关于高职院校文化管理
  
  技术教育注意人的全面发展,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比较全面系统,而且考虑了提高素质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对专业范围内所有工作和学习的适应能力较强,对专业范围内的发展需要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缺点是学习周期较长,所培养的专业技术能力针对性较弱,除个别岗位外,一般需要一个适应期。技术培训在很短时间内学习掌握比较狭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可以迅速提供迫切需要的技术人才;而且针对性强,一般培训结业就可以直接上岗。缺点是适应能力很差,对工作变换和技术发展都缺乏适应能力;在继续学习方面,由于基础不足,存在较多困难。因此,技术教育与技术培训不能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摘自《职教通讯》2008年第一期严雪怡《试论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区别》
  
  关于校长的修养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是:(1)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凝聚发展共识,实现理想价值。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追求卓越。(2)创建以学分制为龙头的制度体系,营造激励教师主动进取、学生自主学习的制度环境,保证开放式教学的秩序。(3)加强图书馆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信息网络充分发达的校园,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的共享。(4)实行“团队分享式”课堂管理,经营课堂,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相辅相成,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文化。(5)建设管理队伍,角色全新定位,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学院“明星”,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文化建设体系。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六期刘晓《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呢?其一,勤奋好学足底气。底气就是见识、本领和能力,要做到有底气,就必须勤于学习。其二,高瞻远瞩显大气。所谓大气,就是在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的时候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其三,民主仁爱聚灵气。所谓“人杰地灵”,首先要有人杰,然后地(学校)才有灵气。其四,理性思辨凝精气。校长要使自己始终清醒、理智,就要有一个哲学的头脑,不断提高理性思辨的能力。其五,品质高尚扬正气。校长品质的高尚与否,是事关整个学校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摘自《学校品牌》2008年第一、二期合刊徐吉志《现代校长要学会“气功”修身》
  (逸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