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发展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与策略

作者:韦明理




  摘要:当前贫困地区的中职学校应抓住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培养创业者。
  关键词: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有利条件;策略
  
  社会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必须对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中职教育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非常突出。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贫困地区就迫切需要发展中职教育。因此,当前贫困地区的中职学校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培养创业者。
  
  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
  
  (一)生源充足是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源泉
  从全国来看,2004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就读的学生为1370万人,每年还有700万初、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2005年全国高中(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普及率大约为44%左右,还有将近56%的初中毕业生面临就业,需要培训。到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使达到40%,仍有60%以上的学生需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广西为例,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5%。2005年,初中毕业生有将近60%以上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使达到30%,仍有70%的学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当前,在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除了将近60%以上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就读之外,每年还有8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因高考落榜或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升学。然而,在不能升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社会观念、家长意识以及自身观念等原因并没有选择职业教育和培训,而是直接加入到打工族或流失到社会上。因此,充足的生源成为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源泉。
  (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是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
  全国有9亿农民,而且多数农民分布在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广大农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在农村的精辟论述,就是从国情出发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从2007年起,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在职校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据调查,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企业付给实习工资,一般工资每月在1000元左右,这笔助学金将有力地帮助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这一政策旨在帮助农村孩子就业,摆脱贫困,体现了教育公平,同时也为贫困地区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再次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职学校每年还有很多短期培训,例如“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温暖工程培训”等,相关部门应该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和发展,让学校安排一些培训指标,用于免费招收一定数量贫困家庭的子女组成“特别班”,利用培训资金资助贫困家庭的学生,确保他们完成学业。可以利用这些培训试招收那些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让他们到中职学校体验职业教育,了解、熟悉职业学校;学校可利用机会宣传职业教育,使他们成为中职学校有学籍的学生,接受正式的职业教育,让他们增长技能,实现学以致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创业者。
  (三)贫困地区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优越条件
  就近读书,国家资金资助,惠及每个贫困地区学生初中毕业生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不限户口,都有资格报读中职学校。高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学习1~1.5年,就可以发给中职毕业证。凡人口在36万以上的县,就有一所中职学校。贫困地区学生读职业学校可以就近读书。此外,国家助学政策的支持和资金资助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本降低,获益匪浅。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逐渐看好中职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
  选职校读书,学一技之长,做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劳动者一门职业技能所包含的基础信息量,智力正常的人半年便可基本掌握;再勤学苦练两年多,可成为该技能领域的内行;继续提高四年便能成为“行家”,获得立身就业的技能,谋生致富。遗憾的是,贫困地区的中职学生并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危机意识,学习不够勤奋,不够认真。“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教师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如果善于从多元的角度,挖掘学生的智能之所长,并通过实施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便会促进该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提高他的整体素质。每个学生也要善于发现、发展自己的智能所长,接受适当的教育以强化长处,展示特长,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在初中时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文化课可能缺乏兴趣,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更聪明,更有天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发展自身的优点,学生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便会取得令人吃惊的好成绩。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中职学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做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劳动者,也是一条成功之路。
  参加对口专业高考,继续深造有门通中职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点,继续深造有门通。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口升学考试制度,高职院校招生应向中职学校倾斜,中职学校应重视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辅导、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继续学习,取得高职或本科学历;引导学生通过参加成人学历考试、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多种途径,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或本科学历。让学生知道中职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点,“读完初中上职中,升学路上有门通”。
  有更多锻炼机会与实践经验,有利于融入社会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有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供学生实践。另外,很多贫困地区的中职学校都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工厂有联系,这些企业、工厂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锻炼与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将来融入社会。中职生只要注重各方面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踏入社会工作之后会有较大的优势。
  
  贫困地区中职学校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缺乏。解决策略如下:
  利用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改造在职教师队伍结构教育部在《面向21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职教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的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要在全国建立包括50个基地在内的350个左右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与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网络。因此,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职教教育质量,需要在建设师资培训基地上下功夫。学校每年可选派有志于献身职业教育的优秀文化课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学习专业课知识,掌握专业课教学法,增长职业技能,掌握指导专业课实践的能力。这样可以解决贫困地区专业教师暂时不足的问题。
  在职“充电”,提升专业技能鼓励学历偏低的职校教师提高学历,鼓励有志于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优秀文化课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学习,鼓励学历合格的文化课教师进修第二学历。通过高等院校的函授、自考和高职教育等多种形式,满足职校教师的进修、深造的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高素质的“双师多能型”职教师资队伍是真正解决职教师资结构不合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