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就业形势分析

作者:郭 琦




  摘要: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在校生人数方面均占据了很大比重,然而,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一度就业面相当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如今已经明显地供大于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再如从前那样火爆,就业质量普遍不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压力更是随毕业生就业率的下滑而增加。计算机专业由热转冷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
  为此,在2007年暑期,我院特别组织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调研活动,笔者作为主要参与者,对福建省2006年大型软件“十强”企业的人事、技术部门进行了调研,并对中小软件公司、计算机硬件销售公司、部分省市兄弟院校以及非IT计算机应用企业等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了调查。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
  
  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在各应用领域飞速发展,IT行业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十分火爆,毕业生十分抢手,大大地推动了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几乎所有的大中专、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人才,为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且就业率呈逐年下滑之势。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高校为了吸引生源,社会上什么专业热就一窝蜂地开设什么专业,导致高校电子信息大类毕业生数量猛增,据统计电子信息大类在校生已达116.7万人(截至2006年9月的统计数字),总人数排在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之后,列第三位,热门专业很快就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尽合拍,专业趋同导致高校无特点、人才无特色、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明显优势,走向社会后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致使许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根本无法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同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不平衡现象,名牌大学、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仍然抢手,而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一般院校毕业生就业则冷清许多。
  
  IT与非IT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大型软件公司或IT公司大型软件公司招聘员工普遍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企业方面认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编程能力较弱,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些公司主要从事各行各业软件系统的开发,高职学生比较难以胜任,以“新大陆”、“星网锐捷”这样的公司为例,它们通常要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招聘时除面试、卷面考试外,对有自己创作作品的学生格外青睐,也会破格录用非名牌大学但能够精通一种计算机语言或开发工具的毕业生,在其系统集成部门也招少量大专生。一些IT公司在电子地图制作、游戏需要的大量底层图像素材制作方面也需要高职高专毕业生。
  中小型IT企业由于IT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公司倒闭,每天也都有公司成立,因此,中小型IT企业在各省数量众多。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是学历不很高但对IT行业某些方面比较精通的人士,愿意招聘大专类(包括高职高专)软件人才,但基本上要求具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在学校比较拔尖的、进入企业马上就能或稍加指导就能独立工作的毕业生。
  非IT企业单位用人情况众多中小型非IT企业用人单位(该类企业将成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灵活就业的主体单位)出于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考虑,不可能每年因为某个小的系统或技术升级而引进新的人才。因此,要求所引进的人才一专多能,即在拥有某一项技术专长的同时,还掌握其他多项技能。据调查,一般企业、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掌握办公自动化、网络相关技术、常用软硬件安装与故障排除的通用技术;网站管理人员最好也能做一些数据库开发及办公自动化应用工作以及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平面设计等工作;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人员除了掌握计算机维修技术之外,还应具备局域网组建、小型网站建立与维护等能力;生产线用人大多侧重于具备硬件
  应用或电子类、自动控制类操作技能的工人。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与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普遍反映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会做事”,可见人才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各类IT企业所要求的能力(1)软件开发类(包括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指从事开发、研制各类软件产品的,或企业完成自主研制并镶嵌固化到本企业生产的硬件产品中的嵌入式系统软件类工作人员,要求热爱专业,基础扎实,有项目实战、融合、沟通能力,精通一两种计算机语言或开发工具,有编程能力,最好有独立作品、省二级以上竞赛获奖证书或微软认证等。(2)系统集成类,指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在软件产品的支持下,将相关硬件设备组成应用系统的人员,要求具有较丰富的软硬件故障处理经验,以勤快、工作有效率、不怕累的男性为宜。(3)软件技术服务类、销售类,指网络软件服务与专业化服务,如信息咨询、培训、调试、维护、产品升级、系统扩充、监理等人员,要求有亲和力,有社团活动能力,有与用户交流沟通的能力。(4)办公行政类人员,要求有亲和力,做事态度认真,工作有效率。综合IT企业的专业需求,主要缺乏如下人员:Java软件开发人员;系统架构人员;专业(软、硬件)测试人员。另外,国内对多媒体技术行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广告策划类及游戏公司类企业对平面设计、动漫制作专业人员的需求是很专业化的,但是具备出色表现能力的人才却非常缺乏。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1)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不足;(2)缺乏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4)掌握的专业技术落后,自主学习性不够;(5)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精,不够专,专业特征不明显;(6)外语能力欠缺;(7)价值取向与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就业定位比较盲目,缺乏竞争力。
  
  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课程体系设计应实现“宽口径、多方向、重实训、模块组合式”一专多能计算机应用专业面向非IT企业用人单位就业,应重点培养一专多能的通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专业大类第一学年可开设公共课、专业公共课,第二、第三学年应设置计算机控制、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开发、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字多媒体等专业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特长主攻方向,课程体系设计应实现“宽口径、多方向、重实训、模块组合式”一专多能。高职计算机专业要重应用、重实训,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小型知识案例,在综合实训中引进中型应用案例,在毕业设计中引进大型实际案例,通过阶梯式引导,增加知识量,加强实训课程教学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自学创新的能力,缩短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但要反对纯案例式教育,笔者在对众多软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纯案例式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扎实的编程基础,后劲不足。
  应开设多学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不应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过度细分计算机应用专业属于工具专业,因此,应结合应用,多开设诸如会计电算化之类的专业,将计算机技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创造价值,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各行各业的就业率。在专业设置上的过细划分,会使学生的择业面相对变窄,影响就业。
  积极与IT企业挂钩开展合作办学,面向企业急需灵活设置课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淘汰率最高的产业,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以及人才的需求最敏锐,最了解哪些知识最重要,哪些是已过时的知识。与企业合作办学,可以较快地把企业开发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课程设置与教师编制灵活,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除本校教师外,还可外聘企业优秀技术人才来校授课。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要得到IT企业的认可,必须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前一年,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获得用人信息,甚至可以对课程加以置换,强化IT企业岗位知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我院与“万通网络国际连锁集团”开展合作,2006届有30名毕业生成功地到该单位就业,双方均较为满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