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楚金华 张洪革




  摘要:根据对用人单位、学生和任课教师三方调研的结果,采用雷达图方法,可构建5C4Q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楔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备柔性与定位准确性,可以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大专业,小方向”的特点。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于一体,以其快速、便捷、高效的特点备受商界青睐。教育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的,电子商务的兴起,带动了我国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各类在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已达数十万人,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极低,据新华网2006年6月5日的报道,每年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而言,改革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明确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为前提,笔者就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问题,对部分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研。
  
  调研概述
  
  调研内容构成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本调研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分为职业素质、商务能力、物流操作能力、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能力4个部分,共分解为24项专业素质和能力,并且根据被调查者对职业能力重要性的不同理解,将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分为7个等级,7代表最高,1代表最低。具体能力分解情况如图1所示。与以往采用组织结构图分解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能力不同,本研究采用集合模型图描述职业能力,因为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系统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其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必然也是一个有机整体。
  
  图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能力体系图
  
  调查情况本调研采用实地调研与邮寄调研结合的方法,一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其中针对用人单位的60份,针对教师的20份,针对学生的4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用人单位45份,教师16份,学生39份。
  调查数据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简单处理,在三类调研数据中,凡被40%以上接受调查者认为重要的项目,即认为是构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共有10项。三类被调查者对这10项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如图2所示。从图2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虽然这10项能力都被认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但认可度却有很大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被调查者所处的地位不同。例如,调查结果差异最明显的有三项,即电子商务系统操作能力、网站管理能力与电子商务系统维护能力。这三项能力被大多数师生认为是构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却不被企业认同,主要原因是一些中小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有的连网站都没有建立起来,至于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更是无从谈起。情况乐观一些的企业虽组建了内部局域网,实现了内部办公自动化(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3家构建了网络交易平台),但其系统维护仍是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负责的。由此可见,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位一体”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三位一体”即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素质—能力”(Q—C)范式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本调研的结果,笔者提出一种“5C4Q”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一)“5C4Q”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高职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学生与社会的“零适应期”,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由于奉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理念,所以在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中,一般都是计算机类课程与经济类课程各占一半。当然,这与各校的师资状况有一定的关系。严格来讲,电子商务不等于电子加商务。如果只是二者简单相加,不但不能提高商务效率,反而会增加成本。只有把握这个内涵,才能科学地按照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务模式的属性及其发展状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5C4Q”中的C指能力(Competence),Q指素质(Qualification),5种职业基本能力和4种职业基本素质是基于上述调研结果并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分别为物流操作能力(LOC)、营销能力(MAC)、商务沟通能力(BNC)、ERP维护与运用能力(ERC)、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能力(WMC),以及英语语言素质(EPQ)、基本人文素质(BCQ)、职业道德素质(PEQ)、计算机综合素质(MCQ)。
  运用“5C4Q”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描述,可以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全新的框架、思路、方法与步骤,并可成为辅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工具。具体如图3所示。
  
  图3“5C4Q”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雷达图
  注:━━基本职业素质;……商务方向;——物流方向;- - - 技术应用方向
  图中带箭头的直线分别代表“5C4Q”元素,元素线上点的位置代表这个元素在所处模型中的重要性,越靠近箭头表示越重要,原点处的重要性为0。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切入职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人才,这正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要求。高职教育要求在理论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贯彻“大专业,小方向”的指导思想,由于其专业涉及面窄,定位准,所以学术界形象地称之为“楔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图3中可以发现,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被分为商务、物流与技术应用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具有共同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即英语语言素质、计算机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及基本人文素质。在具备这些素质后,由于定位方向不同,对职业能力的侧重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商务方向要求具备较高的营销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物流方向要求具备较高的物流作业能力,而技术方向要求具备较高的网站管理与维护以及ERP运用能力。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应根据所侧重与要求的职业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专业课。
  (二)“三位一体”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基于“三位一体”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可按照“素质—能力”范式的思路,对调研所获得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构造出人才培养模式的雷达图,并从图中各属性节点的组合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上述模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元素属性创新雷达图分析方法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按元素与属性进行描述,在雷达图中将这些属性联成链条,每一条元素线上分布了很多属性节点,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或增加节点链条对具体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即改变或增加属性,以得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链条,并通过实地调研检验新模式的可行性,这样,不但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还能拉动社会对某类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组合创新从图3中可以看出,虽然每个小方向都有自己的核心专长,但是每个模式除共享基本的职业素质外,在其他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融合与渗透。如果将代表这些方向的“楔型”模式加以整合,使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实现核心专长互补,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电子商务整个课程体系的理解,而且能使教育资源配置达到经济社会的要求。
  
  结论
  
  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改革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在相关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素质—能力”范式,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学生和教师的“三位一体”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法,并且根据实际调研结果,提出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5C4Q”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意义:(1)综合考虑三方需求,有利于解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实问题。(2)根据“5C4Q”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应主要提高学生的4种基本职业素质,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训应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其他并非核心的能力可以通过选修课程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5C4Q”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楔型”模式,其定位准确、专业技能强,可以打破现有培养模式培养“通才”的桎梏。(4)基于“三位一体”的雷达图,采用元素属性分析的方法,可以根据元素属性进行模式创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5)三方调研、“素质—能力”范式、构建雷达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法对其他专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安南,屈武江.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7,9(12):30-31.
  [2]方玲玉,彭干梓.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1):115-116.
  [3]楚金华.辽宁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22.
  [4]方孜,王刊良.基于5P4F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4):78-79.
  作者简介:
  楚金华(1978—),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经济师,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优势与高职电子商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