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SITP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曾 鸣 张德军




  摘要: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复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分析电子商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SITP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并对实践效果与不足之处加以分析,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SITP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商务进入中国,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2000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院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构建并实施了一种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中心的SITP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了不断完善。
  
  电子商务的特点
  
  行业年轻,发展迅速从技术的角度看,人类利用电子通讯的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雏形。使用互联网络进行商务活动则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我国与世界互联网络连通是在1987年,1994年实现了全面互通。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较迟,行业发展年轻,但发展速度很快。到2006年末,网民数量已达到1.37亿人。无论是网上零售、拍卖、企业BTOB的交易平台,还是搜索引擎、网络支付、网络安全等各种类型服务都发展良好。
  专业的复合性、边缘性电子商务是对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的统称,其涵盖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行业与部门。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商品流通、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等概念的内涵发生了理念上的变化。“电子”是手段,是工具,而“商务”是目的,是本质。电子商务的实际运用涉及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学科知识。电子商务应用的综合性、交叉性,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理工与经济管理结合的复合性、交叉性学科。
  专业教学基础薄弱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中,其知识体系、技术手段、运行规律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中,这给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育部2001年批准了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但直到2004年才颁布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识体系,培养切实符合市场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迫在眉睫的问题。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
  SITP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应能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其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是不同的。因此,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SITP人才培养模式(简称SITP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在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划分、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真正做到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
  以重要教学环节为依托以市场为中心的SITP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为: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以市场岗位分析为基础确定培养能力、整合原有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以市场资源为实践平台,以实践检验为考核标准。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即岗位导向(Status oriented)、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任务驱动(Task driven)、实践检验(Practice),简称SITP模式。
  1.岗位导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职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在SITP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定位以市场人才的需求岗位群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市场实际岗位职责为依据,根据具体的岗位职责要求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设立了以校外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活动,了解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状况。针对具体岗位群,并秉承“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重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网络营销与网站设计两个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向主要培养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规划、实施、操作人员,网上商店建设和管理人员,网络营销服务型企业业务推广和服务人员,主要培养网站推广能力,网络销售能力,网络平台建设、推广、运营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设计方向主要培养中小企业网站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维护人员,主要培养中小商务网站的网站规划与设计能力、建设与管理能力。
  2.课程整合。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虽然2003年教育部公布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10门核心课程,但现有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结构大多基于计算机类和营销管理类课程的简单结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中,我院打破学科体系结构,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整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实现了知识模块化。网络营销方向的《网络营销》课程整合了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应用、财经应用文等课程的内容;《网络营销策划》课程整合了《市场营销实务》、《营销策划》与《网络营销》课程内容,开设了综合性课程与实训,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网站设计方向根据岗位能力设置了《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管理与维护》两门综合性课程,并开设了相应的实训,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而《Photoshop》、《Flash》、《Firework》等课程则整合为《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电子商务动画设计》两门课程进行教学。
  3.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我院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逐渐形成了以实际案例、任务、项目趋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营销实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有一个具体的任务,团队成员在限定的时间内要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分析任务,分析问题。问题提出并设计好执行过程后,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围绕任务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选出三四个作品,由大家一起评论,说出可圈可点之处,并由学生本人说明选择平台的原因及本人的操作重点。其他学生对操作有何疑问之处,也可提出来,由作品完成者本人答疑。最后,由教师指出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经过分析讨论,学生既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又可以自学许多新的知识。在2005年与长沙网际互联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长沙网络营销市场现状分析和2006年与中商网网络营销产品推广合作中,我院均采用这种任务趋动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实践检验。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保障。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通常采用模拟软件平台,但模拟平台与市场现实差距很大,通过模拟平台培养出的学生动手技能无法与市场需求接轨。因此,要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就应该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组织实践环节的教学。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以依托市场资源、营造真实企业环境为原则的实践教学平台:首先是与企业合作(包括本地企业和网络企业代理)开发短期实践项目。如我院和长沙网际互联有限公司、中商网长沙运营中心、轩龙团购网合作,开展了短期社会实践项目。其次是依托Internet开发实践项目。我院依托网络资源,开发了阿里巴巴平台B2B实践、淘宝平台C2C实践、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网上支付实践、网上国际市场调研、网站诊断与搜索引擎优化实践等项目。这些项目全部依托真实的网络环境,同时也是企业网络营销运营的常规项目。再次是开展网上创业活动。如开展网站创业和网上开店创业等项目。实践教学过程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教学效果也必须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上,我院形成了以强调过程考核、重视动手能力考核、注重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的考核方案,将学生实践所在企业指导人员的评价纳入成绩评定,注重考核学习过程和重视动手能力考核。毕业设计考核由原来的理论研究文章写作改为企业管理、营销策划和网络营销实施方案设计及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完成任务与项目的效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教学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