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理念对我国西部高校生涯教育的启示

作者:伍 力




  摘要:在当前的就业困境下,对大学生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借鉴日本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有益经验,针对西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提出课程性质定位为必修、逐步实现全程化课程指导、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指导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与专职化、课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等办法,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关键词:西部高校;日本;职业生涯规划;生涯教育;比较研究
  
  西部高校与日本高校
  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情况简介
  
  (一)我国西部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概况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它虽然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强的特点,但不论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更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甚至有些方面还落后于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处于经验式、教条式的落后状态,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大部分高校仍认为没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认为那是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事,学校至多是在学生毕业时进行就业指导就可以了。这些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毕业时的就业指导,满足于顺应上级要求和追逐潮流,只在口头上或文件里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视,实际却很少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等资源。其次,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柔性不足,导致学生在专业调整及课程选修上的自主性明显不足,很难满足学生生涯发展的需要。再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专业培训掌握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还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由于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经费紧张等原因,西部地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要么是由刚刚毕业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临时充任,要么就是随便安排一个未考取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的教师客串。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身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研究的倾向。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相当多的国外研究成果采取的是拿来主义,没有创新和“本土化”,在实际运用中无法适应西部的现实情况。而在对大学生实施的职业生涯教育中,没有充分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念,过于注重学生求职时可能遭遇的具体问题的剖析和指导,把规划的着眼点放在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程序上,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缺少前瞻性。
  (二)日本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概况
  日本提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即在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把这种规划的制定列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校期间由学校辅导,进入社会后由社会组织通过再培训加以促进。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政府相关部门担负组织、指导、协调的责任,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共同配合实施。从2005年开始,对于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的教育训练费用,按一定比例从法人税额中扣除。
  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于2004年4月就全国的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校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发现“培养专业能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以前“T”字型人才受社会欢迎(“T”字的“—”表示教养,“丨”表示专业能力),但如今需要的是“大”字型人才(“大”字“丿”的下部表示专业,“丿”上部表示创造力;“ ㄟ”表示外语;“—”的左半部表示教养,右半部表示沟通能力),至于IT能力,已是普及的要求。现在日本的大学以培养“大”字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生阶段,近几年开设了专门职业学位课程,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为对象,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称为“桥梁课程体系”。
  现在,日本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和学生的人生出路相联系,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递进性。学校有专门教师在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选择和决定过程中有苦恼和困惑时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为他们提供信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负责地选择和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
  
  我国西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建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安排工作是国家的事,用不着大学生自己去操心,以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很少关心大学生怎样选择职业,未来如何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大学生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问题引起高校及大学生的普遍重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少、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教育观念更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到与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等到面临就业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困惑。
  学校整体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长期以来关注的两个重心,职业生涯辅导没有被放在重要位置,更没有人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专门领域,导致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在政策、资金、人员上投入不足,在各种教育资源本身就不足的西部地区高校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当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同就业率挂钩,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限制或停止招生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才引起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关注,但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就业率,做好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较低层面的就业服务,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以至于西部地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西部地区高校的课程设置观念陈旧西部地区高校的专业和学科设置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固守以往模式的基础上适当模仿东部地区高校,而东部地区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目前正在摸索过程中,这样,时间上的延误在所难免。
  
  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性质应定位为必修课程日本的学校均有依法设置的专门教师以及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的必修课程,以帮助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选择和决定过程中的苦恼和困惑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信息。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大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高校应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并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为人文类或素质教育类的必修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应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要体现面向大学生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体现出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应逐步实现全程化的课程指导日本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递进性,学校有专门教师在学生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决定过程中有苦恼和困惑时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辅导”,为他们提供信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负责地选择和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西部地区高校也应当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争取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知识与策略以及进行积极的辅导咨询等。考虑到任课教师不足,可以先以选修课的形式介入,引导学生自主选修,再以必修课的形式巩固,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大学生明确适合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总体规划,从而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应重点针对职业生涯设计安排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在低年级学生中可讲授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大学生自我认知、正确处理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等内容;对高年级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侧重讲授职业道德、求职思想与心理准备、求职的基本程序、就业政策与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等内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