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创新理念在毕业设计中贯彻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李志红




  摘要:将创新理念贯彻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设计中,重新确立毕业设计(论文)的地位,改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和组织管理方法,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获得知识的再学习能力,突出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理念;设计能力;改革
  
  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是我校办学时间最长、教学力量最强、改革力度较大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从1958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28届毕业生。经过多年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在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肯定。然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毕业设计存在“前松后紧”现象;由于有些学生的毕业实习在签约的用人单位进行,给设计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毕业设计初期进展缓慢,到后期存在赶任务的现象,导致毕业设计草草收场,质量不高。另外,学生由于专升本、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使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甚至于出现应付、走过场、剽窃他人作品的严重情况。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存在困难。一是由于目前教育体系还存在重讲课,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个性的培养弊端;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拓展科研思维与方法课程的开设不够,导致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薄弱。二是课程太细、太专、课时太多,学生忙于上课而疏于思考等现象严重。而目前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也还不能完全适应创造型教学的要求。
  
  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水电站动力设备安装与检修、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和水电站动力设备选择设计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确立毕业设计(论文)的地位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初步尝试,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改革毕业设计的模式
  根据现代企业的研究开发特点,提倡团队综合设计的模式,可以课题组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每个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承担子项目的设计任务。
  (四)改革教师的指导模式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除了由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外,还应外聘一些有丰富研究、开发、设计经验的设计研究院或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主要以引导学生思维,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进行,不拘泥于已有的成果,提倡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改革的目标
  
  (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按照教学要求,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水轮机、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电站电气设备、水电站微机监控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力发电厂的概念,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文献查找,充分了解近几年来我国水电行业引进的最新技术,如“三峡”这样的巨型机组、大型灯泡贯流式机组、抽水蓄能机组等,让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设计产品的实例,以启发创造性思维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课题有的是直接来自合作单位的实用性课题。由于水电项目的规划、建设、设计及制造等特点,可以提供很多实际的课题由学生介入,从而进行子项目的设计工作。而在学校和用人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能很快地进入角色,灵活、正确、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理念,同时深入理解创新思想与实现之间的矛盾,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四)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由于毕业设计进程中各个环节相互影响,要求小组成员分工,不分家,遇到难题要群策群力,协作完成。
  
  改革的方案
  
  (一)毕业设计任务的确立
  搞好毕业设计,选题是关键。
  毕业设计题目均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例如,2003级水动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51人,5个人为一课题组,毕业设计及答辩时间共安排10周。其中由学校聘请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指导教师提供的选型设计的课题有3篇,占30%;由学生签约单位提供的产品设计课题有5篇,占50%;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已完成的工程项目提供的课题有2篇,占20%。这些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实用性强,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正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创造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毕业以后工作的信心,并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毕业设计内容应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一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较全面的训练,这样有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掌握的知识。课题内容侧重于加深和扩大学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及总结提高、撰写论文等各项能力。
  毕业设计课题应有一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具有先进性的课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和充实,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另外,毕业设计课题的难度系数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的基础,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二)毕业设计的组织方法
  为解决毕业生临近毕业时心情浮躁,难以进入设计角色,对毕业设计缺乏兴趣等问题,需要提前公布毕业设计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和课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合理组合,尽量让学生自觉地把毕业设计作为施展才华的平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将毕业设计的意义、过程、纪律、要求、评分标准及答辩要求公布给每一位毕业生和指导教师,提前把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新知识介绍给他们,使学生尽早介入课题,保证学生当毕业设计开始时能够主动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
  (三)毕业设计的管理
  加强指导、答疑工作,指导教师的辅导到位是关系能否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保证毕业设计进度的关键。辅导答疑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考虑到目前毕业生就业之前的客观需要,对校外的学生还应采取网上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程,对毕业设计的初期和中期进行检查,对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度、外文翻译及教师指导等方面进行跟踪检查。指导教师最后还需递交指导工作总结。
  (四)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
  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综合考虑设计工作量、设计水平、论文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情况等,制定统一的毕业设计评价要求,内容包括:毕业设计态度度、纪律、工作量、论文书写要求和质量、图纸质量和数量、外文翻译的质量和数量、创造性等详细指标,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论文主审教师以及答辩组教师进行成绩考核提供有力依据。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答辩表达、分析、回答问题等指标。
  
  改革的成果
  
  经过两年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修订了实践教学大纲
  修订了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大纲。
  (二)学生执业能力得以提高
  结合工程实例进行的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产生了巨大作用。经历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后,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树立了信心。特别是那些完成聘用单位课题的毕业生,由于进行的设计工作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利用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源,正确使用设计手册,辨证处理创新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等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创新,图纸质量高,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说明书(论文)中结论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文理通顺。2003级水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中有5位获优秀论文,其中4位学生是完成的用人单位的选题,占80%。对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证明,改革以后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学校、合作单位均有较大的收获。这些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综合能力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潜力
  结合工程应用的课题,不仅容易激发起学生研究的热情,而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也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大学阶段的学习总结,要使学生的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习与结合科研性质的毕业设计(论文)相衔接,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做好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做到大多数实验室能够开放,特别是基础课实验室要率先开放。对于专业实验室,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要使学生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程华东.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2]王成华,江爱华.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1).
  [3]张洪春.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J].科技资讯,2006,(18).
  作者简介:
  李志红(1963—),女,江西南昌人,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硕士,长期从事水电设备制造厂技术及管理工作,现为南昌工程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