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技工教育成本的分析与管理

作者:吴美洁




  摘要: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技工教育作为对技能人才的一种培养方式,理应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样,用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进行教育成本分析核算。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教育生产消费,加强教育成本管理,提高办学经济效益,以避免出现“招生难、办学难”的两难局面。
  关键词:技工学校;教育成本;分析;管理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技工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数量不断增加。据了解,在广东省191所技工学校中,现有国家级重点技校38所,高级技校27所,其中19所为技师学院,初步形成了以高级技校为龙头,重点技校为骨干,带动各类技校共同发展的技工教育新格局。面对技工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近几年技工类的学校为吸收生源,对学生的收费呈整体下降态势;由于学校招生成本增加、教学设备以及教师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的教学费用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教学成本和加强教学成本核算和管理,成为技工教育在发展中必研究的新课题。那么,怎样协调好这两种局面,使技工学校不会因为学费太高而出现招生难的情况,又不会因为收费下降而出现办学难的困境?笔者认为,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培养方法,教育属于第三产业,其过程也是与劳动力生产有关的生产活动,所以,理应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样,用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教育生产消费,加强教育成本管理,提高办学经济效益,以避免技工教育出现“招生难、办学难”的两难局面。笔者拟结合在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实际工作体会对技工教育成本分析、核算与管理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职业教育成本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学校的教育事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
  职业教育成本核算,对于考察学校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技工教育成本是衡量教育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消耗的尺度,是核算各类技能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指标。依靠技工教育成本核算,可以确定和计算出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的不同消耗标准。
  其次,技工教育成本是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在分析各类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时,必须先考虑其教育成本。没有技工教育成本就无法说明其教育投资的真正的经济效益。只有效益大于成本,才能计算出教育的经济效益,才能体现出技工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再次,技工教育成本也是衡量和测算未来劳动者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影响劳动者报酬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质量与素质,既劳动者素质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复杂程度,这又与劳动者身上受到的职业教育有关。花费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上的费用越大,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其获得劳动报酬也相应增大。因此,利用教育成本可以测算出未来劳动力和技能人才所应得到的报酬。
  最后,技工教育成本是学校进行教学综合管理宏观调控的依据。进行技工教育成本核算,在学校对教育进行规划、管理、监督和决策时,能够保证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通过技工教育成本研究,可以对教学各部门进行经济监督,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学校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因此,技工教育在发展中必须重视教学成本的核算。
  
  技工教育成本分析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即生产费用归属的对象。在进行成本计算时,首先要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才能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应为劳动耗费的受益者。技工学校是提供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的机构,它的产品是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技能人才。全日制职业中专、技校学生是技工学校教育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向不同类专业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不同的,耗费的教育资源有大有小,如机械类、计算机类、服务类等各类之间的差别很大。因此,应将各大类专业学生作为不同的教育产品,分别计算其成本。
  确定成本计算要素教育成本要素,就是指教育成本的构成。长期以来,由于 受计划经济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技工学校教育缺乏成本意识,没有核算教育成本,以致教育成本管理水平低下,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成本应有哪些构成要素呢?一般地说,技工教育的成本具体在学校管理方面主要指教育的物质成本、教育的个人成本和教育的行政管理成本三大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对技工学校的影响、成本核算的要求及技工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下列支出应计入技工学校的教育成本。
  1.教育物质成本。教育物质成本是指一定时期用于教育的物化资金部分,主要包括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土地投资、建筑物和大型设备、图书等固定资金,以及学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资金等,也就是各教学班级教学中所用的材料,包括原材料(粉笔、教师用纸、考试用纸、教师用书、实验实习消耗材料及零配件等),各班级领用的低值易耗品等。这部分称为教育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用教育固定资产折旧资金、维修资金计量。
  2.教育个人成本。教育个人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参与教育活动消耗的部分,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补助资金、奖金、福利费、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其他人员的经费开支。工资指各班任课教师的工资,(每学期给多班同时任课的教师工资,在各任课班按学时分摊),补助资金主要是指班主任津贴、各教学班外聘教师代课费。福利费是指教师职工的福利费。其他教学费用包括以下各项内容:(1)教研室、教学班为组织和管理教学所发生的无代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补助工资、社会保障费;(2)教研室、实验室、实习工厂等部门的公务费;(3)教学业务费;(4)教师校内代课费(超定额学时津贴);(5)有关教学耗费的其他费用。
  3.教学行政管理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包括由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招生推荐费用三类费用构成,这三类费用都是在某一期间发生,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班级教学成本的费用。管理费用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教学及其他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学校行政后勤部门公务费、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补助工资、社会保障费、福利费、修缮费、折旧费等其他费用。财务费用是指学校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学校教学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费用等。推荐费用指学校在招生、毕业分配及推荐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招生宣传费、毕业生分配及推荐费用、校友站(联络站)费用、其他招生费用等。
  
  技工教育成本管理的措施
  
  美国教育家库姆斯指出:“即使教育质量停滞不前或是下降,每个学校的实际费用也是保持着逐年上升这一反常趋势。”学校教育成本的这种不断递增性,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仪器、设备等的投入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学校投入的物质要素也必然不断提高),又是学校没有形成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和没有树立经营观念等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分析、管理教育成本时,首先要区分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引起教育成本的增长,以便把握好管理控制重点。要科学地管理控制教育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应注意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首先,从目前的情况看,教育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低水平重复购置专业设备、重复建设实验室等现象普遍。据有关调查显示,职业学校教室、实验室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仪器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图书等的折旧费及维修保养费占教育成本的比重较高。这说明若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防止低水平重复购置,将会使教育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次,在公务费和业务费中,除房产、仪器设备折旧费、使用保养费和建设经费外,其他经费超过30%,这又说明在差旅费、会议费、材料费、水电及能源消耗等方面可节约开支的空间较大。因此,要树立勤俭观念,增强节约意识,有必要采用责任成本的管理方式,注意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加强管理,尽可能杜绝浪费现象,建立一个节约型的校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