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关于《汽车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作者:邱 浩




  摘要:介绍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学生对《汽车技术类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出改进的若干措施,为该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技术类基础;学习积极性;提高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必需的汽车基础理论和技术、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的理论及技巧,具有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推销技巧、汽车鉴定评估和汽车故障诊断的能力,适应汽车营销、汽车金融及汽车鉴定评估企业及机构业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专业。自专业建立以来,已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人才。该专业有不同于纯汽车维修类和纯营销类专业的特点,因为虽然绝大部分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售前、售后、汽车保险等非汽车维修的岗位,然而这些岗位却与汽车息息相关。
  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除了教授营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如汽车金融、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A、汽车推销技巧等)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课时分布在《汽车技术类基础》课程上,例如汽车发动机及其控制技术C、汽车底盘及其控制技术C、汽车新技术等,这些课程一般由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师承担。然而,教授营销专业的《汽车技术类基础》课程一直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师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1)学生专业基础差。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相比,在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和设计上,比如《机械制图》等,在数量和难度上都有所降低,直接导致《汽车技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和任务难以彻底贯彻和实施。这是客观上的原因。(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有学生提出:我们不是修车的,我们是卖车的,不用讲那么多汽车知识,我们学这些没用。以至出现理论课上睡觉,实践课上不少学生不动手实践的现象。这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观念和现象不在少数,是必须要解决或者改善的。
  汽车营销与普通商品销售有着较大的区别,其专业性较强,且这些专业知识不能在一朝一夕间培训和强化,必须有一个较系统的学习过程和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所以,三年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后,要胜任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业务等岗位,除了需要在汽车营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技巧上下工夫外,还必须有扎实的汽车结构、汽车技术等基础知识。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课程实践、摸索和总结后,就如何让学生对相对枯燥的汽车技术类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意识到这些汽车技术类基础知识对今后的就业及发展的重要作用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从课程本身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进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大纲属于C类,比如汽车发动机及其控制技术C和汽车底盘及其控制技术C,难度最低,且学时少。C类的教学大纲在知识点上的覆盖基本上与A类相同,只是在掌握程度上要求不同。比如A类要求熟练掌握或理解的知识点,在C类里可能只要求理解或了解,而且A类的学时比C类要多得多,比如汽车发动机A类有160个学时,而C类只有70个学时,这就增加了C类教学大纲的制定难度。经过两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我们发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上有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理论教学上,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针对现有的市面上常用的车型来设置知识点,突出重点,但要求实用,难度简化。比如在上汽车发动机这门课程时,汽车运用专业的学生要花四个学时来学习化油器,虽然化油器对理解汽油机供油系统有较大帮助,但是现在已经淘汰。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化油器可以不讲或者一带而过,不必在教学大纲里列出。在实践教学上,增删一些实训项目,突出营销专业的特点,突出新技术和对应车型的讲解,甚至考虑将讲解新技术的实训课和营销实务课的实训课结合起来。
  教材的改进和编写由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汽车运用专业在教学目标有很大差别,目前的教材和大纲在借用汽车运用专业的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压缩的做法已经不适用。因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技术知识在着眼点上有其特定性,完全不同于汽车运用专业。因此,笔者希望能够编写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门教材,突出“新”、“适”、“时”、“广”的特点,强调车型在技术上的比较和适应性研究。所以,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特点,可以尝试由两专业的教师一起研究技术课程大纲、课程进度表、教材及课程内容等的安排。
  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多带汽车零件实物进教室。在国外的职业院校里,理论课堂和实训室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尤其是汽车实训室场地的限制,理论课不可能安排在车间。而营销专业的学生本身空间想象和机械基础都比较差,因此,条件允许的话,应当多带汽车零件实物进课堂。实践证明,这样做的课堂效果相对比较好。其次,在技术难点的描述和表达能力上需要有所提高。不仅仅是多媒体课件,板书画图有时候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结合实物,通过通俗易懂的言语表达,讲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的情况是,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实训课上基本上不动手。所以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励学生,比如各小组之间的实训竞赛,教师突击检查重点学生等。
  期末考核的改进如何在考核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注重成绩的,所以要利用成绩评定来刺激学生好好学习。从开学时就要告之学生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法,像平时考勤分、实操成绩和期末理论考核分别占总成绩的多少等等。对于平时上课提问回答正确和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可在平时分上适当加分,鼓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的教学。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尽早告诉学生这些与考核相关的事情,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好处。总之,考核应该起到积极的平衡杠杆作用。
  期末迎考的复习方法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也具备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平时学习比较散漫,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时,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因此,抓好期末考试复习这一关,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汽车底盘及其控制C》这门课程的期末复习时,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以试卷内容为核心,复习题的知识点和题量按1∶3的比例扩充,不给答案,让学生自己解答,目的在于让学生为强化知识点而去翻书。可是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太好,常常是少数的学生给复习题写了答案,其余学生去复印,而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最初目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复习课上带着学生按照复习题一条一条在书上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课上翻书,在书上做记录,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书中复习,从书上记忆的教学效果。
  
  从宣传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学生入学起,注意学前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引导许多学生入校时对汽车系乃至本专业及以后从事的行业一无所知,因此,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学前教育上应注意教育导向,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特点,将要学习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毕业之后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和单位等等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明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就业特色在于从事卖车和汽车保险等相关岗位,但是如果不学好汽车技术基础课,最后很有可能成为“四不像”:论汽车技术不如汽车运用专业毕业的学生,论营销水平又不如经济管理系纯学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所以,成为学好专业(包括营销知识和汽车技术)的复合型营销人才才能受到现在企业的欢迎。
  继续推出一系列相关的奖励政策,鼓励学生多考技能证书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条件是考取营销证。因为种种原因,本专业营销证的获得比汽车运用专业的汽车维修工证书要简单。因此,经常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取得了中级营销证甚至是高级营销证。提高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对汽车技术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考取汽车维修工证书以增加就业砝码,也是摆在汽车学院各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通过汽车维修中级工、高级工考试的学生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扬甚至物质奖励,以便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崇尚汽车技术的风气。
  
  参考文献:
  [1]王永锋.汽车营销渠道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汽车,2005,(2).
  作者简介:
  邱浩(1976—),男,江苏扬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器产品的开发和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