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民权 梅晓妍




  摘要:针对现阶段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项目化教学入手,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理念;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我校自1999年成立以来就设立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拟电子技术》也是开设最早的一批课程,迄今已有6年多。最初,《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理论教学(含实验)、电子技术实训(含考级培训)及课程设计。其中理论教学(含实验)大约80~90学时,实训环节(含考级培训)1周,课程设计1周,共计大约130~140学时。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实践教学脱节。学时较多,但每个环节分布在不同的学期,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2)内容衔接有纰漏或重复。每部分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每位教师对部分与整体的认识、把握及具体安排有所差别,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常常造成部分内容的重复或丢失,各部分知识之间无法达到最佳衔接,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客观上造成教师人力与教学学时的浪费。(3)学生不能有机、系统地接受知识。电子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侧重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衔接有纰漏,其结果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内容在后面应用时已经忘记,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
  自2003年起,随着我校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大讨论,承担电子技术课程的部分教师围绕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项目化教学体系。由于电类各专业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不尽相同,承担各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背景下,探索出适合不同专业需要的课程模式。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一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一些体会。
  
  教学理念的调整
  
  看待学生要客观“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这是目前谈及学生问题时不少教师的看法。客观地说,进入高职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从我国的人才结构上来看,社会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大部分也是出自这部分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社会输送急需的技能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学生在理论方面不尽人意,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技能训练却跃跃欲试。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合理的引导、适当的训练,完全可以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使其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转变评价教师标准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缺少行为引导和能力训练,集中表现为复习、引入、讲解、提问、讨论、消化、作业这一系列固定的程序,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逻辑关系为主线,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以教师的讲稿为标准,理论实践分离,教学互动大多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而已。传统的评价教师的标准在于备课是否充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教学环节是否流畅,能否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课件、工具、教具使用是否合理,忽略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然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干活的职业人而非能考试的读书人”,知识可以传授,但技能却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因此,今天评价教师的标准应与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及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评价一名教师最主要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能从他所引导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多少有用的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这样的评价标准就不仅仅要求教师精通知识,学会课本+粉笔+课件的灵活运用,更要求教师有一手过硬的技能,即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评价标准的变化将促进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调整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今天的高职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技能是学生练会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进行了三项转变,即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变为以能力训练为目的;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线变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从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变为以学生训练技能、学习知识为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综合项目、单项实验、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的过程进行正确的引导(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进行合理的指导(作业、实验、综合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起在学中做,做中学。为此,我们的做法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导演,学生主演。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动起来。很多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而只注重考核的结果。对此,我们对考核项目与考核方法作了精心的设计,以考核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从实施的效果看,该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学实施过程
  
  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实施教学过程,即通过分析岗位技能、知识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模块,配套考核方法监控教学目标的实施,加强形成性考核。
  (一)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为《数学》、《电路基础》,后续课程有《单片机》、《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等,授课对象是电类专业一年级学生。根据职业活动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专家的访谈,以及对宁波市部分企业和宁波市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其他目标。
  能力目标(1)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与电工工具;(2)会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元器件的判断;(3)能实施单元电路的制作、调试、排故;(4)能实施一定功能电路的焊接与调试;(5)能根据电子产品说明书获取关键信息;(6)为中级维修电工考级储备必要的技能。
  知识目标(1)学会基本的电子电路识图;(2)会进行单元电路的计算与分析;(3)会对简单的综合电路进行功能分析;(4)为学习专业软件储备知识基础;(5)为中级维修电工考级储备必要的知识。
  素质目标(1)职业行为能力——按时上课,遵守纪律;(2)规范操作能力——焊接安装,工具使用;(3)查阅资料能力——查阅资料,选择元件;(4)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5)语言表达能力——讲述说明,回答问题。
  (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教学过程实行基础知识——单元实验——综合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共计85~90学时,并把中级维修电工中需要掌握的电子部分相关内容(应知与应会)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在学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综合项目、单元实验、教学模块(基础知识)设置如下。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综合项目(1)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装配;(2)简易波形发生器的装配与调试;(3)功放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根据综合项目确定单元实验(1)二极管的基本应用——整流电路测试;(2)晶体管共射极单管低频放大器测试;(3)具有负反馈的多级放大电路测试;(4)差动放大电路测试;(5)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测试。
  根据综合项目与单元实验整合教学模块(1)半导体二极管与直流稳压电源;(2)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应用;(3)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4)波形发生和变换电路及其应用;(5)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