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作者:刘学文




  摘要:顶岗实习管理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个方面对顶岗实习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顶岗实习;纵向管理;横向管理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实践教学不能只在实验室里或只在模拟状态下进行。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是实训课程特点的需要高职的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顶岗实习课程与一般理论课程不同,学校顶岗实习岗位基本上是由学校统一联系,但也有一少部分是由学生自己联系,这样就造成了实习时间不统一,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实习人员和岗位难以确定,个别学生联系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现象;有的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经常出现。因此必须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确保顶岗实习质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是适应生活节奏变化的需要顶岗实习开始后,学生要走出校门,从熟悉的“教室—食堂—宿舍”生活模式,转入到“企业车间—岗位”的生活模式中,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生产实践,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有所不同,由“学生”转变成了“员工”,这一生活节奏和生活规律的变化使高职学生难以适应,个别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而消极待岗;有的学生因其他原故出现自行转岗或者半途不辞而别等现象,所以,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适应性。[2]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是高职院校完善管理制度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预测的人和事会使个别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出现违纪行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是高职院校完善管理制度的需要,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需要。
  
  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第一,注重纵向管理。
  高职顶岗实习教育中的纵向管理,主要指教务部门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系部对学生自上而下的组织、教育、监督等活动(如图1所示)。
  
  
  严密组织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严密组织,严格把关。在顶岗实习开始前首先由实习指导教师编写顶岗实习教案,每一项技能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顶岗实习原理、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操作步骤,都应该反映在顶岗实习教案里。其次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要联合有关人员召开实习动员会,指定实习小组长,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加强现场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离校较远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传递教学信息和管理信息,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在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后,学生和教师都要写出顶岗实习总结,将顶岗实习中的好人好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3]
  量化考核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评办法。考评可以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也可以实行百分制。对于实习成绩不及格学生,要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其重修。有的学校在考评的基础上发给学生相应的技能证书,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学校对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也要进行考核和奖励,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评优、岗位津贴挂钩,以强化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严格纪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如果纪律涣散,轻则影响实习效果,重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生产事故,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厂规厂纪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须向校方指导教师请假,并征得厂方指导教师同意。严禁私自换岗和顶岗、缺岗现象。操作要规范,不得随便拆卸机械零件或点击不熟悉的按键,以防造成人为事故。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学生劳动纪律,强化其工作职责。
  保障安全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总的看来分为人身安全、操作安全等两个方面。学校在学生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有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并进行考试,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实习。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首先要特别注重人身安全,防止出现车祸、误伤、误碰、食物中毒等意外事件。其次学生设备操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程,防止发生设备失控,造成人员伤亡。同时,校方要与厂方签订协议,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维护学生正当合法权益。
  第二,强化横向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横向管理主要指学校教务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之间以及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知识和操作上的各类问题,因此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文化课教师密切配合,为学生答疑解难,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其中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有: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为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和现场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学会动手技能,解决学生在技术业务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实习考核,评定实习成绩。专业教师的职责是:讲清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必要的参考资料、技术文件等,在学生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时提供理论说明,指导学生写顶岗实习报告。应当指出的是,随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这两类教师走向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班主任、辅导员与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合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实习指导教师的倾心指导。其次也离不开学生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只有两方面密切配合,实现“教”和“管”的结合,才能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指导教师的工作十分繁重,包括编制顶岗实习计划、指导顶岗实践、布置顶岗实习作业、审批顶岗实习报告等,这些构成了顶岗实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是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对实习的组织、学生的思想教育、操行评定、解决学生生活问题等。这样通过齐抓共管,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场所,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必须加强高职院校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与合作,使之负起培训教育学生的职责。实习单位要制定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工作。学校也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开发新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合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等,从而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结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