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打造专业品牌 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徐恒山 贺密柱 李军仪 王艳云




  摘要: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育教学过程健康有序发展和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不竭源泉和根本保证。文章介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在会计教学改革实践中所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做法。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从会计专业教育的既定目标出发,依据会计教育教学的自身特点,积极进行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未来十几年内,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将给会计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新会计领域的出现,也将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就业空间。
  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发展定位不够准确,思路不够清晰,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定位,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有悖于高职会计教学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又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影响了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形成。二是完全按岗位技能的要求定位,过分强调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潜在作用,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广度以及未来的职业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同时,在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没有突出高职技能型会计应用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课程改革等与会计实践的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与目标
  
  第一,会计教学是一个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各环节不是孤立的,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应力求做到各教学环节的配合,形成有机的教学过程体系。
  第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系统运行状态反映的基本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始终不能离开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技能不仅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教学中保证学生必需的理论知识,兼顾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高职会计教学应遵循的基本思想。
  第三,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拥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满足实验实训教学要求与实验条件的一套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四,培养会计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任务。会计创新能力包括会计专业能力、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技能。对于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教育而言,通过会计专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会计专业能力、获得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建立起能反映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与课程体系,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符合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财经法规知识,适应一线会计岗位(群)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会计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教学改革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领导,我院成立了会计教学改革课题组,课题组由教学业务能力强和具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起草教学改革方案、制定和完善系列规划和办法(会计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会计实验教学实施方案)、组织领导并实施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教学改革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起草改革方案(2003.3~2003.6)在收集、整理、调研等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四个规划,一个办法”,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实施。
  组织实验教学改革(2003.9~2004.6)编写了《基础会计》等7门课程实验教学指导书;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组织二百多名学生进行单项和综合模拟操作实验;编写并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会计岗位实训》教材。2005年5月“高职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授予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确定《成本会计》为课程改革试点(2004.9~2005.6)参编全国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材;开发《成本会计》教学课件和评价系统;2005年8月,《成本会计》被授予“自治区高校精品课程”荣誉称号。通过总结经验,并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其他课程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
  打造品牌,提高专业影响力(2005.9~2005.12)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企业和会计主管部门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2005年12月会计专业被授予“自治区品牌专业”荣誉称号。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环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使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师资整体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目前,会计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9.1%,“双师型”教师占87%。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企业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教学案例素材;或到有关机构从事会计咨询、代理记账、查账验资等业务,在实践中锻炼。全体教师坚持以改革促教学、以科研促提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关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四十多篇教研及专业学术论文;主编、参编15部全国统编的高职高专会计教材;承担了7个课题,有力推动了学院会计教学改革的发展。
  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学院投资八十多万元建成了会计手工操作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使实验条件明显改善,实验室功能进一步增强,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对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12月,会计实验室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条件合格实验室”。(2)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环境,提高会计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学院组织课题组教师研制开发了成本会计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在内容上覆盖了成本会计课程所涉及的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及各种成本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系统所显示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均以当前企业采用的实物为蓝本,形象、逼真、直观地再现企业成本会计业务,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接受系统训练,熟悉企业成本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掌握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和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加强教材开发建设(1)采用“选”与“编”并举的方式。选择最新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同时,我院教师近年主编、主审和参编了多部全国统编的高职高专会计教材。这些教材已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得到师生的好评。(2)选择“主”与“辅”配套的形式。组织教师编写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辅助教材、习题以及教学案例,开发了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和评价系统。在体系上与教材基本保持一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操作。(3)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系。在开发理论教材的同时,注重实验教材的建设,编写了《成本会计实验教程》、《会计岗位实训》等实验教材及配套实验资料,更好地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