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潘亚芬




  摘要:针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以有机物质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改革,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实例引导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方法了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关键词:有机物质;实例引导法;开放式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作为我院制药、食品加工、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较难学好的课程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普通高等专科规划教材,以学科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影响高职院校“理论够用、技术过硬”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的特点,现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以四大类有机物质
  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薄弱,按传统生物化学教材静态生化、动态生化、机能生化三部分讲解,讲到动态生化时,前面讲过的静态生化的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不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在理论教学中我院采用“削枝强干”的方法,注重基础和应用,以四大类有机物质内容为主线,讲物质的组成、结构、主要代谢方式、代谢异常的表现等,并引导学生用代谢的观念寻找生物的病因,解释病理现象,把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结合、与药学等其他课程紧密结合。通过增加实训时间,把性质讲解与实验现象性质总结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记忆;把生物化学基本操作技术与物质的提取、分离、定性、定量测定结合,在具体的实训中学习这些操作技术,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兴趣,拓展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式,先讲化学组成,能形成哪些化学键,空间结构如何,根据结构讲性质、代谢等。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首先被这门课吓住了,对这门课的学习缺乏信心,或因前部分学习没跟上,干脆放弃后面课程的学习。
  现在,我们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该类物质的结构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形象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强化学生的记忆。比如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喻为旋转向上的楼梯,碱基相当于台阶,磷酸戊糖链相当于楼梯的扶手,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它的结构,再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核酸的结构,找出基本结构单位、主要化学键、官能团的差别,再介绍性质。
  新课导入过程采用实例引导法,导入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他自己将主动去寻找答案。如讲糖酵解时,先引导学生说出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出现酸痛的例子;讲血糖调节时,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讲尿素合成时,先讲肝昏迷的例子等,使学生对这些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用生物化学的理论解释一些病理现象。
  
  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受长期沿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经常是以性质实验为主体,出现理论教学与实验课脱节的现象,加之“演示式”、“传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导致他们对实验课不感兴趣。在近两年实验教学改革中,我院摸索出以下一些方法对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有着显著效果。
  精选实验内容高职院校的实验不是为了验证所学的理论内容,而是服务于生产的,所以在上实验课时,要侧重介绍实验的用途。如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在药学专业主要介绍碘量法,这种方法与药典规定方法一致,而在农学类专业主要介绍2,6—二氯靛酚法,这与农业部食品检测要求一致;在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中侧重等电点的测定、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等应用性强的实验。我们设计的生物化学实验还包括氨基酸的纸层析、植物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测定或血糖含量测定、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血清脂蛋白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利用等,内容全面覆盖了层析法、分光光度法、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实验样品的制备等基本操作技术。我们不对这些技术本身进行单独训练,而是通过具体的实验训练学生的技能,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避免技能训练的枯燥。
  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本身的素质存在差异,单靠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很难达到高层次要求,所以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技能。另外由于受学生的兴趣、学时、实验器材、设备、试剂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自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创新实验,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准备仪器、配制实验药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列创新实验,这样可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技能考核针对以往学生重理论学习,轻技能训练的情况。我院制定了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实验理论考核成绩。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协作精神;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学生实验结果处理、实验中的收获、心得与想法;实验操作考核规定有几项基本操作内容,每项设置一定的分值,然后累加;实验理论考核是在本学期所开设实验、实训的原理、重点难点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以试卷形式进行考核。实验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修本门实验课程,从而促进了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
  通过四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能用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相关的专业问题,基本操作技能熟练,理论考核、实验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很理想。
  
  参考文献:
  [1]程伟.医学高职《生物化学》教材建设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115-116.
  [2]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3(1):103-104.
  [3]姚彤炜,曾苏,蒋惠娣,等.研究性自主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作者简介:
  潘亚芬(1971—),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副教授,工程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