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对企业中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讨

作者:董振华




  摘要:工学结合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当前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要求,探讨了企业中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四种学习模式,强调加强企业全方位学习,以提高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快地适应这种快速变化,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彼得·圣吉提出:“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研究企业中的高效学习,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共识。
  我国政府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并力争在2020年完成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具体行业、社会环境和文化特点,以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视角为突破口,提高企业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具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与员工岗位职责同步
  
  企业靠产品发展,产品靠品质取胜。企业中的学习应当借鉴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思想,提倡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第一,要求员工立足于工作实际,发现自己的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与工作岗位、市场需求和形势发展的差距,根据工作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学习条件,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更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工作和学习的有机融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上海阿尔卡特企业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为期两周至一个月的入职培训,让他们很快融入到工作当中;根据技术开发、营销和管理等岗位的不同要求,使员工接受各种相关的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能、方法、工作态度和心理辅导;为即将受到提拔的管理人员创造各种轮岗的机会,布置相应的任务和要求,让他们面对新的上司和下属,学习沟通的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实际体会沟通的技巧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然后进行展示,最终由高层管理人员从知识、能力、行为、效益四个方面进行点评,使这些管理者能够通过工作快速地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知道学习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与此同时,这种展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下属也是一种考验和学习的过程,实现了知识共享。
  第二,在日常工作中,传递企业内外改革的信息,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与企业和工作环境相融合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不断超越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让每个员工确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的先进理念,并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还要结合工作中的学习,提高员工的素质,帮助他们胜任各种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并且保证学有成效。
  
  与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相关
  
  企业所倡导的学习,要求员工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汲取更多、更先进的知识,并通过系统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寻求解决企业与环境之间的问题的方法。
  企业可以开展各种学习和深度会谈活动,要求广大员工找到企业的特点与市场需求情况,准确定位本企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步骤。例如上海阿尔卡特企业在对专业技术员工的培训中,把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实际问题(如零库存)交给他们,要求他们成立不同的项目小组,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培训者的本意是通过训练让员工提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没要求一定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些项目负责人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与企业文化的培育并行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励员工的精神,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把企业学习变成一种企业文化和传统,不断为企业管理和经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人际关系氛围,形成一种提倡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从思想上培育全体员工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并不断探索独特的创新发展道路。
  第二,在企业中树立“双赢”的价值观念,塑造员工的奉献精神。发展企业的创新文化,构建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学习型企业框架,使每一个员工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行为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和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保证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第三,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进一步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创新的那部分内容,同时,还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
  
  e-Learning的运用
  
  e-Learning是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一种学习模式的革命,它运用因特网和局域网技术进行网络培训,依托网络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硬件平台,将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等通过网络传送到员工面前,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或接受培训。
  e-Learning中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根据企业地域分散、业务面广和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可以使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员工对较复杂的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与研究,发挥协作优势,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这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者个体的职责明确,小组成员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将分散在企业各部位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为强有力的知识力量,实现知识成果的最大化,同时,还有利于研究课题的深入进行和持续完善以及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该模式中,分布在企业之中属于小组成员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协作与交流,上升为企业的显性知识,进入企业的知识库,可以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企业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e-Learning的诸多优点,这种学习模式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的现代知名企业,而它的有效推广使用,又促进了企业员工个体和团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e-Learning“学无止境、无限改进”的学习特征,也给企业的未来成长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企业学习是企业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竞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管理创新行为。在新形势下,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的中国企业,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各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把学习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中国早日步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梁杰.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人才观[OL].www.fyrc.net/old/news/shownews.
  作者简介:
  董振华(1965—),女,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