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淡PDCA在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运芳




  摘要:要提高模具专业的专业性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就要对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PDCA系统的四个阶段:(计划P、执行D、检查C、总结处理A)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以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质量;PDCA系统;实践教学
  
  模具专业是我校的重点骨干专业之一,如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他们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PDCA质量管理系统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PDCA质量管理系统由美国著名统计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因此又称戴明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处理。PDCA是英语PI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组织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为提高模具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依据PDCA系统原理,结合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将PDCA应用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P(Plan)——计划阶段
  
  制定教学计划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多,各个环节在技能训练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结合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我院对模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一一分解,逐项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明确每一环节应达到的目标。经过反复调研,对各个环节进行正确定位,确立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行分层次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组织学生下厂,参观生产现场,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在第二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钳工实习和机械制造实习;第三个学期进行特种加工实习和模具拆装实习;第四个学期进行数控实习和钳工强化实训、机械制造强化训练;第五个学期进行模具制造实习;第六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分为熟悉、了解、掌握、熟练等不同程度和要求分类,具体到在实践中每天应完成的任务,到周目标,再到熟练掌握达到技能考试应达到的水平。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习,增加感性认识,验证基本理论,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理安排实习教学指导教师在实习教学指导教师工作安排上,不再对理论教师与带实习教师做明显的分工,每位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具体做法:一是理论教师带实习。模具专业实践教学,改单纯由实习教师指导带实习为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增加了双方的交流。实习教师在理论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了实习指导的专业用语,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强化了实习指导能力。理论教师通过指导实习,进一步明确了技能训练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要求,为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提供了可能,专业理论课教学更为实在。通过带实习,理论教师上课时案例、实例增多,内容更为生动,与生产实践联合得更密切,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还激发了教师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理论教学。学校一方面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让实习指导教师参与进来,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相统一的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师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教研力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实践教学前的准备包括实习指导教师的态度、理论、技能等方面的准备。由教研室组织,在每期实践教学任务下达后准备好教学计划、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实习教案、实习课题,为实践教学做好准备。
  
  D(Do)——实施阶段
  
  实习动员学生实习的第一天,由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动员,向学生介绍环境、制度、工作程序、物品设施,强调实习重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较快熟悉环境及制度,明确实践教学中应达到的目标。
  技能知识训练实践操作过程中先由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分组根据实习课题进行操作。在实施过程中,实习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把实训项目进行分解与细化,制作了《实习质量管理卡》。《实习质量管理卡》中包含了实习目的、实习项目、工件图纸、技术要求、工量具清单、操作步骤、操作技术要领、技能训练要求、实习注意点、相关理论知识提示等内容。采用《实习质量管理卡》能有效地控制实习过程,使学生实习有序化、标准化,让学生对每项实习与要求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自查和考核。
  专人带教学生的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良好作风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操作示范要正规,教师示范操作完毕,立即要求学生根据实习课题进行练习,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学会了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中教师多提供操作的机会,但放手不放眼,防止在操作机床时出现差错事故。在实践过程中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C(Check)——检查阶段
  
  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检查,是控制实践教学质量关键的一步。为了检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建立完善的实习检查考核体系对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效果十分必要。实践教学考核不仅起着监督作用,而且有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实习的重要管理手段。
  日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学生每天实习后填写实习记录,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和问题记录下来,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以便在当天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快速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发现不足,以利改进。
  工种考核工种考核是对学生在实习完一个工种后的一种检查手段。每一个工种在实践教学完成后,都要进行考核。考试不及格者及时进行补训,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技能鉴定当学生完成了钳工实习、机械制造实习、数控实习后进行强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技能鉴定是实践教学后对学生技能的一种全面检查。
  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检查环节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是控制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A(Action)——总结处理阶段
  
  总结处理是对以上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同时也贯穿于三个阶段之中,以便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处理,促进不断完善。
  每周小结要求学生在一周实习完成后写出每周小结,记录本周实践学习的内容、收获、不足和想法。实习指导教师每周检查并有答复,便于师生相互了解、沟通,再对照教学大纲,弥补不足。
  实习报告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学生进行实践后一个全面总结。通过实习报告,学生总结出在实习中所学的知识、收获、体会以及在实践中不足的地方,以便在下一次实习中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之处。通过实习报告中学生对实习指导教师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实习任务的完成程度和实习指导教师是否全面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使教与学之间互有评估,有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习鉴定实习鉴定由实习指导教师填写,力求对学生在实践期间的表现作出公正的评价,指出优缺点,以利于在下轮实习中扬长避短。
  上述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成,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教学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要进行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完成一个循环,及时把信息反馈回去,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通过这几年PDCA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教师之间信息相互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在技能考核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实习指导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任长松.课程综合化:概念、原则与多种设计模式[J].上饶师专学报,2002,(2).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