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订单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问题简析

作者:骆小彬




  摘要:针对当前订单教育的质量管理问题,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引入到订单教育中来,可以有效提升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并能不断改进,使之逐渐完善。该应用主要包括课程与人才设计、企业的参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反馈机制的应用和师生关系建设等五个部分。
  关键词:订单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管理
  
  “按订单生产”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将这种模式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就成为订单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学校依照企业的用人需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组织教学、选拔学生、考核上岗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它同时解决了招生、实习、毕业推荐和就业的问题。然而,订单教育质量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其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学质量管理囿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使教学质量难有大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订单教育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的订单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订单教育的教学管理如图1所示,多是以单向和直线的方式进行运作,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少,各阶段和部门与企业之间交互反馈不足,且多以解决学校当前招生困难为目标,造成一种教学和招生上的短期行为,不顾教育规律和质量,教学效果和质量都不太理想,因此也无法办出订单教育的自身特色。从总的来看,订单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图1
  
  企业参与少,课程设置保守企业参与招生和教学,并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支持是订单教育的特色之一,但实际上,企业能参与到招生和教学中来的很少,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订单教育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在招生方面,学校没有考虑到企业要求、区域要求等因素,招入的新生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而订单教育因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缺乏应变性,还在沿袭原有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校企之间没有共同研究开设哪些课程以及如何完成这些课程,往往只由学校独自决定开设课程内容。这样,学校开设的多数课程没能很好地考虑到企业的需要,造成与实际脱节。学生上岗后,也不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这给校企双方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教学质量不高,缺乏持续改进的思想学校往往花费巨大努力得到订单、组织招生后,对于教学环节却重视不够,还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去运作,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对于企业和学生本身的教育需求缺乏长期的深入研究和积极回应,不愿意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另外,订单教育本身要求任课教师应该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同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并不断更新原有知识,而目前多数教师不具备这些素质和要求,学校在教师素质自我提升方面也做得不够,使得教学质量整体不高。
  教学评价方法有待改进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系统正常运作的控制部分。目前,订单教育中的评价方法与传统教育的评价方法并无多大区别,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多数课程仍以理论考试为主,实践考核为辅;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重量评,轻质评。学生在实习中,缺少企业与学校的共同评价,而企业或学校单方面的评价较多,这样会有失偏颇,缺乏公平性。另外,学生社会活动表现的评价、外部人员评价、学生道德评价和学生自评往往放在次要位置,没有得到重视。这些对学生的培养和全面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也不符合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同时,企业要求学校的淘汰机制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反馈机制运作不足,系统缺乏有效修正反馈机制包括数据的获得、处理与决策机制,可以有效及时地检测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并能对照目标和标准进行修正,使教学系统处于正常状态。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检讨,还可以改进教学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订单教育中的反馈机制所涉及的标准制定、学生跟踪、数据采集、决策处理与检讨机制都还有待完善。其中,在数据采集中缺少对实习生、毕业生的跟踪,没有充分听取用人企业及学生的意见,往往因学校与用人企业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决策失误的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在企业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吸纳,形成了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在1994版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质量改进成为企业各级管理的永恒目标,是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全面质量管理产生于企业管理中,但也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将其应用于订单教育系统,要注重在以下五方面的思想转变:
  以学生需要和企业需求为关注焦点一个组织只有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生存,而学校的顾客则是学生以及雇用这些学生的企业,从学生的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思考问题,是思考其他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的出发点和前提,学校也因此才具备了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在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应该服从学校的教学,学校关注的焦点只是抓好基本意义上的教学工作,目标只是使学生学好课本知识。但是,今天的教育是以数字化学习、个性选择和就业导向为中心,学校必须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并以此作为修正其行为的杠杆。
  师生全员参与,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实现共同目标学校是人的集合,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有效的管理能使之发生聚变和裂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订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是该领域教师水平高低的问题,而已经成为整个学校的经营管理问题,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他们的积极关注与参与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组织系统。学校管理者应该营造适当的内、外部环境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主动精神,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合力,实现共同目标。
  
  图2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思想教学质量不再是固定的一个目标,而是要不断地总结改进,螺旋上升。在一个大系统中是这样,在大系统中的小系统里也存在这种改进。如图2所示,全教学过程1结束后,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总结改进1后,开始新一轮全教学过程2,如此循环下去,直到全教学过程n。而在教学输入、处理、输出等单个过程内部也存在着这种循环改进的过程。通过这样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目的。在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重重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改进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企业中,有关改进的文献有许多,其中的一些方法也大都为人所熟悉,如跨职能团队、新点子建议制度、过程改进等,这些也都可以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起到巨大作用。
  基于事实的学校领导决策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建立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切用数据讲话”,为此要求组织必须有一个用于采集、加工和分析数据信息的有效测量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一个关键步骤便是数据采集。而选择什么进行采集、分析、归纳及展示其结果信息,正如采集活动本身一样重要。采集过程是由收集数据及展示结果所需各个步骤构成。归根结底,测量系统的目标是帮助学校领导者始终如一地做出更好的决策,并采取更好的行动,减少主观臆断产生的随意性,以免造成损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