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仿真技术在实践性教学中的推广使用

作者:毛丹洪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传统实践性教学面临的问题,指出仿真技术在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可以缓解许多矛盾,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应用技能。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仿真技术;推广
  
  实践性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是由它的职业性决定的。实践性教学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
  
  目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实训要尽可能与社会实际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但学校的条件现在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充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实践性教学,必须依靠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投资较大,维护费用高,仪器设备的相对匮乏,现有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学生单独动手的需要。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实验,然后到实验室很多人围在一起看一套实验装备,有的学生看不见,也听不明白。有时教师只是简单地播放演示实验、实习的录像,无法提供真实的环境,使学生很难获得亲自操作的理性认识。
  实验本身的危险性许多专业实验设备使用高压钢瓶、高压电等危险设施;一些实验还会用到剧毒物质,这些直接影响师生的安全和健康。真实的实践教学必须按规范操作,不能任意扩展。对于实际生产中操作者违规操作规范引起的事故,学生只能耳闻,不能目睹,影响了实验效果。
  现场实习的欠缺目前,企业体制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国有企业不断转化为股份制等新型企业模式,很难接受大量的实习学生。大部分工业现场都是大型连续性生产装置,要求生产连续稳定,学生在企业实习只能看,不能动手,无法达到实习效果。同时,大型生产装置越来越系统化、自动化,学生只能看到表面和概貌,无法深入了解系统的本质。
  
  在实践教学中推广使用仿真技术
  
  仿真指对代替真实物体或系统的模型进行实验和研究。仿真技术是一门面向实际、具有很强特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军事、航空航天、工业医药、生物、社会经济、教育、娱乐等。下面谈谈在实践教学中仿真技术的使用。
  仿真技术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将仿真技术引入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就是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数据库技术于一体,模拟真实的实验、实习过程,生动展现实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非常逼真的操作环境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公式、原理定理,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近几年来,计算机仿真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工科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先进行仿真训练,再进行实际实验,可以完成实习中无法实现的某些实验,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减少了实验中的消耗和危险。如某些大型复杂仪器或设备系统,某些有危害或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核反应、高压类实验等)。模拟实习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实际生产装置,并能反复操作,使学生既能对生产实际有直观的认识,又能锻炼专业应用技能,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与社会接轨的实际工作能力。
  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高职培养目标规定的许多能力的掌握不是一次训练就能完成的,需要反复练习,所以仿真模拟设备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特别明显的作用。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仿真技术有如下优势:(1)减少了设备的投资和维护费用,用软件的升级代替硬件的升级,节约了资金。(2)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实验的原理、流程、仪器设备的结构特点,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能动性,使实验效果更好。(3)仿真技术可实现试剂和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弃物零排放”,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演示实验和某些毒害较大的实验,教师演示方便,可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4)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因为仿真技术涉及很多其他知识,教师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就很难理解仿真中所用到的数据处理技巧与算法。(5)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独立动手完成全过程实验,并且实验效率非常高,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6)在实践中可以拓宽实验参数取值范围,进行“破坏性实验”,能观察到传统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模拟实际生产事故,这在实际操作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可以减少实验设备的损坏和操作事故的发生。
  在实践性教学中科学使用仿真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以操纵控制平台为基础而构成的各种仿真培训系统会逐渐成为各类人员上岗前操作、培训的必备手段。同时要注意,虽然仿真技术能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不能认为仿真技术可以代替现场实践,学生要具备扎实的控制仪器的经验和动手能力,仍需要在现场操作,仿真技术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更有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不能只在模拟和仿真的状态下完成,同时还要到实际环境中去经历和体验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技术人才的工作环境往往有多种综合因素,只有在错综复杂的场合,以职业人的身份顶岗锻炼,才能训练学生多方位的思考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家瑞.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李继萍,张岩.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7).
  [3]王萍,郑超,张宏志,刘欣,何志勇.计算机仿真系统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3).
  [4]李家瑞,余亮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对证施教”[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毛丹洪(1973—),男,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