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艺术学校办学的思考

作者:梁 冰




  摘要: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并认真研究现实办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而且也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艺校;办学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公办的中等艺术学校130多所,其中近1/4的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学校为当地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为繁荣当地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诸如办学资金不足,不遵循艺术教育的特殊办学规律,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培养人才周期长、投入大,招生困难,学费难收等等。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也使艺术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很大限制。要办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艺术学校,不仅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而且也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等艺术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规模不大,办学资金不足从许多艺术学校的发展过程来看,多数学校都是从几间教室、几个教师、几个班级开始起步的,并且起步较晚。由于建校时占地较少,建筑面积较小,所以,目前校园规模问题成了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毫不夸张地说,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占地面积仅有几亩。另外,由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不大,学校的招生数量相对较少,学校经济收入不多,加之地方财政困难,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艺术学校办学资金不足就成为了普遍的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制约学校的发展。
  认识上存在误区过分强调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忽视了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教育规律。从全国艺术学校的管理体制上看,只有少部分学校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大部分学校都隶属于文化行政部门,无论其隶属关系如何,都只突出强调了艺术学校也要走职业教育办学的路子,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始终把普通教育放在教育管理的第一位。近年来,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仍旧没有把艺术教育作为个案进行认真地研究,仍旧认为艺术学校也必须像其他普通职业学校一样要办得轰轰烈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培养学生。事实上,艺术人才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学艺术。
  师资队伍管理难度大,难以留住人才目前全国艺术类学校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难以管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个人办班、代课难以约束,优秀人才难以留住等方面。在办班、代课问题上,目前国家虽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允许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但也没有明确的政策禁止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在此问题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艺术类教师也是网开一面,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如果不允许办班,学校没有法律、政策上的依据,如果允许办班,不但会使学校的正常教学受到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在如何留住优秀人才的问题上,由于学校没有充裕的资金让教师在物质需求上得到满足,加上学校自身的办学层次不高,致使一些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很难留在学校终身从教。
  艺术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成本大、成才率低中等艺术学校培养人才就好比生产一件工艺品,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培养一名舞蹈演员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培养一名声乐或器乐演员也需要三四年,这与一般的职业教育相比,在培养周期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艺术教育除了舞蹈和美术课以外,其他各专业均要以小组课或是“一对一”的形式上课,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教育成本。虽然培养一名艺术人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资金,却并不是每个培养对象都能成才,无论是声乐、器乐,还是表演、播音与主持都存在着“成品率低”的问题。
  经费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且生源不足近年来,由于学校扩招、办学形式多样化等原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本地区校际抢生源、地区间抢生源,甚至是“买卖”学生的现象。个别发达省区甚至以每名学生3000元的回扣,让所谓的招生代理人员在贫困地区争夺生源。由于入学门槛降低,加之各类学校都增设了艺术专业,使得艺术类学校的招生规模加大,很多家长宁可花大价钱也要让孩子上学。然而,事实证明,被当地艺术院校录取的大都是家庭十分困难、连每年3000元的学费都交不起的学生。由此不难想象,作为贫困地区的艺术学校办学是何等艰难。
  
  如何办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艺术学校
  
  在如何办学这个问题上,各地区都有不同的政策,各学校也都有自己的办学方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艺术学校来说,更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办学,不断谋求自身的发展:
  学校的定位问题目前在艺术学校如何办学这个问题上,争论最多的当属办学定位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认为艺术学校应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目标以升学为主;第二,认为艺术学校也要像其他职业学校一样,以就业为导向;第三,认为艺术学校既要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又要贴近市场,同时,还要兼顾升学和就业。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艺术学校管理的经验和目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态势,认为第三种意见更符合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艺术学校的定位。事实上,二者很好地兼顾或者说有机结合并不矛盾。只有把学校真正办得达到专业水准的要求,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有让学校的专业切实贴近市场,才能使学校更具生命力。
  学校的办学理念问题办学理念是学校管理者实施办学实践的教育理念或教育价值观。在办学过程中,办学理念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等等。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学校实际、科学的办学理念,就不可能持久的发展下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艺术学校也应该和其他各类学校一样,不但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而且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理念的实践性。办学理念要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急功近利。
  2.注意理念的发展性。教育理念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摒弃那些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陈腐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学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3.注意理念的前瞻性。教育理念具有指导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并为学校教育设定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的作用。因此,在确立教育理念时,要从社会发展的大前提出发,注重学校发展的超前性或超现实性。
  学校的管理问题学校管理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尤其是中等艺术学校的管理问题更具有特殊性。如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问题,多渠道办学、特色办学问题等等。现就几个特殊问题谈一点拙见。
  1.强化师资队伍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在师资队伍管理上,要采取人性化管理和理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服务水平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学历提高、定期培训、借鉴经验、自主学习、教研活动、实绩考核为手段,在共同进步、全面提高的基础上,鼓励“冒尖”,树立典型,塑造名师,培养和造就一支品质高、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2.针对市场需求,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必然要求。在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上,除了要遵守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外,还要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较高技能的艺术人才。力求做到培养学生的“五项素质”、“三项能力”和“三个学会”,即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
  3.走特色办学之路,办出学校特色是保持学校鲜活生命力的不竭动力。所谓特色就是特殊性和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具体体现在办学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提炼出来的,整个过程不但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意发挥学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独具特色、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办学模式。不能简单地、片面地、一阵风地搞所谓的特色。
  4.实行多种渠道办学,采取“多条腿走路”是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有效途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艺术学校要切实主动地拓宽专业,不仅要办好学校已经开设的专业,而且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贴近市场需求,开办新专业。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采取校校联办、校企联办、工学结合、长短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把招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完成。不但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稳定的工作队伍,还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艺术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正确对待并认真研究现实办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勇于克服各种困难,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切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自强不息、不断进取,让学校在困难中前进,为社会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梁冰(1963—),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大学文化,高级讲师,现任赤峰艺术旅游学校校长,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赤峰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等职。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