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课小议

作者:张 丽 任兰玉




  摘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技校生必须首先学好这门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学科特点上好习题课。笔者就如何上好习题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教学目的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技工学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繁,概念多,学生感到枯燥、零乱,难以掌握,要求学生平时除了提高听课效果外,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和课堂练习。因此,重视并加强习题课的教学至关重要。如何上好习题课,使习题课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是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常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此,仅以本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方法在进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课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的,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和难点,要有意识地提醒和诱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教师平时多收集整理、归纳吸收各种知识,使之和自己所教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各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例如,练习册上的一些填空题和名词解释题,可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口头回答,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判断题和部分选择题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既可以使学生知道对错的原因所在,又加深了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计算题可采取教师先讲、学生后练的讲练结合的形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习题册上的练习题是编者以一般基础的学生为出发点编制的。因此每一道题的重要性并不一样,各有各的作用。这样就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练习题加以调整和增删,使其重点突出。同时还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每章练习题进行必要的改造,从而使学生易于学习和乐于接受。《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比较抽象,有大量的术语和定义,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目前技校学生层次相差较大。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和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初中毕业生学习兴趣浓,成绩较好;而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基础较差,一开始就对有些问题似懂非懂。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讲习题时,事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知识缺陷的原因,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补课、复习、提高等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述炼铁、炼钢这部分内容时,可适当补充讲授炼铁和炼钢的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理解炉料中的铁矿石、燃料、熔剂、氧气、锰铁、硅铁和铝的作用及炼铁、炼钢的化学反应原理。
  抓住重点,讲清难点每章后面的练习题数量多、范围广,这就要求教师在每次上习题课时,应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出每章练习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想把握住重点和难点,首先应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学目的;其次要熟悉教材,掌握每章知识的内在联系;再次必须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知道他们的薄弱环节。这样,在讲习题课时对比较简单及学生较熟悉的题目,不必讲述,只需做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就行了;对那些承上启下的题目则要反复练习,必要时还要拓展加深。例如,在第五章讲授铁碳合金练习时,教师应该明白,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就体现在铁碳合金相图,该相图表示了在缓慢冷却或加热的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状态和组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这样在讲习题时,教师就应该始终围绕Fe-Fe3C相图的组成,A、C、D、E、G、S六个主要点的含碳量,温度,含义和ACD线、AECF线、GS线、ES线、ECF线、PSK线六条特性线的含义,以及L、A、F、Cm四个单相区的组织展开论述,同时结合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生产工艺,如各种机器零件选用材料的原则,要把钢材加热到高温下进行锻轧。这样练习也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了所学的知识。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习题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衔接,贯彻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这样就要求教师通过由此及彼的引申、新旧知识的联系,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讲授旧知识的同时,应挖掘其新含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二章金属性能的习题时,当讲到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时,就应该结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险丝、电线、变压器、电机的材料来说明和比较金属的熔点、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当讲到铺设钢轨时应在两段钢轨衔接处留有一定的空隙,来说明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并由此展开论述:在化工生产中的金属管道,由于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设置补偿器来补偿它的热膨胀量,以此来保证管道的正常工作;在制定焊接、热处理、铸造等工艺时,也必须考虑材料的热膨胀因素,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在测量工件的尺寸时,也要注意热膨胀因素,以减少测量的误差。
  详略得当,松紧有度,灵活生动习题课教学因内容多、时间紧,必须采取密集型、快节奏的教学形式,这样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教学内容。在备课时,应注意密度、广度、深度。“密度”,即新旧知识再现的频率;“广度”即知识覆盖面;“深度”,即习题的难易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由学生轮流做,教师纠正其错误,或学生和教师一起快节奏地完成等方法。在授课时,对一些重难题目,可采取搭桥法、类比法、举例法、分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在讲解时可适当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事例,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相融,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总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习题课的教学是教师上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的前提之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研究、不断总结,逐步使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得到完善。
  作者简介:
  张丽(1965—),河北省沧州设备安装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专业基础课教学。
  任兰玉(1971—),河北省沧州设备安装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专业基础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