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加强诊断学示教操作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作者:韦焕能




  摘要:根据诊断学技术操作多、技能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示教操作,有针对性、启发性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诊断学;示教操作;动手能力
  
  诊断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该学科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笔者在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加强教学中的示教操作,加速学生从专业理论转化到实际操作的进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示教操作的重要性
  
  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示教操作是从理论迈向实践的重要一步,是实践的开始。学生根据示教操作进行模仿、实习,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尽快转化到实际操作应用中,这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示教操作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又能给学生演示动作,有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掌握基本技能操作,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示教操作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能力,直观的教学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示教操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学到理论课中学不到的实用知识,能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诊断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示教操作的准备
  
  示教操作课与理论课不同,需要教师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示教。因此,在示教前,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备好课,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每一个小节,把教材“吃透”。同时,还要把诊断学教科书和教学VCD的《操作流程图》进行比较,取其实用之处渗透到示教操作中去。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完整、系统、实用的基本技能操作知识。
  先当好学生,才能当好教师示教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操作。因此,要上好示教操作这一课,教师自己必须先反复练习,熟练操作,掌握操作要领及重点、难点。可通过观看录像,深刻领会规范的操作要领,以避免不正确的示范动作。这样,教师在示教时,就可以做到稳、准、快,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备好教具充分准备各种教具,如挂图、模型、检查工具等教学物品,是上好示教课的物质基础。在上示教课前,教师一定要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有了充分的准备,示教时就可以给学生一种直观、真实的感觉,使他们犹如处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之中,更易于掌握操作技能。
  
  示教操作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每项操作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动作都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示教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示教操作要标准化、规范化教师在示教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标准、规范、准确无误,而且动作要娴熟、有条不紊。在示教过程中,有时笔者先把两种操作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来判断其规范性与标准性。例如,在肺部检查的操作中,笔者先让一位在职培训的乡村医生操作一次,然后笔者再示范一次,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把两次操作进行比较。结果,学生都能分辨出前者的操作不能严格遵守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程序。通过对比示教,加深了学生对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程序的认识。
  示教操作要有针对性要使学生的操作标准、规范、合理化,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姿势以及不合理的操作程序,加以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做示范加以纠正。尤其是一些常规的操作,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反复示范。如示教腰穿技术戴无菌手套时,要特别强调无菌观念,指出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能触及手套外面,而戴了手套的手不能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这项最常规的操作,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在示教时,教师应明确指出违反无菌操作的危害,强调说明无菌操作正规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免学生在操作时麻痹大意,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
  示教操作要有启发性同理论课一样,在示教操作的过程中要防止“满堂灌”、“填鸭式”的注入式教学,提倡引导学生思维的启发式教学。如在示教胸穿铺洞巾时,笔者先铺好近侧的一个角,指出此项操作的要领,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去铺另一侧。结果学生铺的另一侧并不比教师差,达到了规范、准确的要求。像这样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操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示教操作要强化操作技巧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技巧是示教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在操作技巧的训练上下功夫。同样的操作项目,有的学生做得轻巧、敏捷、井然有序,而有的学生却迟迟未能掌握操作要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特别强调操作的技巧。例如,在进行药液抽吸的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在抽吸药液时操作自如、一滴不漏,但个别学生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抽液时针头斜面有一半露于药液外,吸进来的一半是空气,操作不得要领。每一项操作都有关键的动作要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反复练习,学生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牢固地掌握操作技能。
  示教操作要强化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的训练对临床上常用的诊疗技术如淋巴结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等训练,如果在校期间未接触过各种穿刺包,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就会无菌观念差,动作不熟练,加之精神紧张,往往错误百出,操作失败更是难免。为此,我专门配备了较多数量的各种常用穿刺包,先由教师向学生逐一讲解其功能及组成,然后再示教,最后让每个学生反复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就对每个操作过程及所使用的器具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将来在实际操作中就能做到从容、镇定,很快进入角色,且操作步骤规范,成功率高。
  加强仿真教学示教在诊断学教学中,实践技能训练不可能都在病人身上进行,可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设置,如肝脾触诊模型、心肺听诊模型、人工心肺复苏模型等,开展仿真教学,并与临床见习有机结合,以弥补不足。还可根据需要采用学生扮演“标准化”病人的方式开展实践技能训练。所有这些教学模式,教师都应先进行操作示教,边示范边强调每个关键动作的要领及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具体做法,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把考核成绩作为诊断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实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实践技能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示教操作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诊断学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要充分利用示教操作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践和日后的实际工作,才能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
  韦焕能(1966—),男,广西宾阳人,广西南宁市第二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及校本教材开发等。
  (本栏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