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数控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与探索

作者:杨 珍




  摘要:文章介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数控一体化教学,并提出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控;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
  
  当前,有一种教学形式正在被广泛地探讨、实践、使用,那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学校一直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也亲自参与并实施了学校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现谈一些体会。
  一体化教学是指在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下,教师将理论、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有效地掌握理论、实践的授课比例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强调灵活掌握授课比例,即不应事先硬性规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实践的课时比例,一定要根据具体授课内容、授课环境、授课对象等因素灵活掌握。
  我们首先在数控车床以及数控加工中心专业中进行了一年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尝试。以数控车床为例,我们将现有的数控教学中的数控基础理论、数控仿真操作、数控机床操作三部分内容,分别派给三位在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由他们负责这三部分的教学。教师甲主要讲授数控编程基础、数控机床结构、数控程序编制;教师乙主要讲授数控仿真操作;教师丙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操作。
  经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1)三位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无法达到最佳,每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都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同,授课进度很难保持一致,比如有时候仿真操作需要用到的基础数控编程知识,可能教师甲还没有讲到。(2)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三部分的共同切入点很难具体掌握。(3)对三部分内容的课时、授课形式事先要进行周密计划和布置,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于去年进行了新的尝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与教学、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担任,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准备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实操、仿真软件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可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既负责数控加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进行数控仿真软件和数控实操的教学。在教学中,笔者按照本专业制定的大纲计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具体掌握教学。例如,为了保证实操的顺利进行,笔者根据需要进行数控理论知识的准备,然后在数控仿真软件上进行一定的数控仿真练习,最后再到数控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一来,整个教学就显得十分顺畅。
  当然,要想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教学经验,又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
  第二,以往的教学计划显然不太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出新的数控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计划,甚至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出适用于自身的数控一体化教学的实用性教材。这样,教师就可以按照数控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制授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课时、考核内容等。教师应按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填写详细教学日志与课时周记。
  第三,在课堂上应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教师一体化教学后,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由原来的在理论课堂上讲解变成了在实习场地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数控仿真软件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多利用计算技术进行自动加工训练,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有类似的问题,只要一讲编程就是手工编程,很少让学生进行实际加工。所以一定要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手段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加工方法,例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软件进行设计、在线加工等。
  第五,加大、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一切教学均应围绕着实际操作展开。知识和信息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技工学校就应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通过普通机床操作训练,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多种数控操作系统,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通过强化数控编程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层次等。
  第六,要积极建立测评体系,如建立标准的考试系统、标准题库等。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