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浅析技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学

作者:梁健平




  摘要:技工学校《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要逐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贴近专业的授课机制,精讲多练,紧密围绕“文书”与“档案”两个中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技工学校;文书;档案管理;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文秘专业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及各种先进办公设备的运用,对该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笔者就技工学校《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谈几点体会。
  
  课程知识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掌握
  
  技工学校文秘专业大多采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版社推出的教材《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及其配套习题册。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文书处理、文书立卷与归档、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工作、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档案登记与统计、档案现代化管理等。教材内容涵盖国家职业标准《秘书》(中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及与文秘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该书虽对文书与档案管理作了详细的叙述,但还是比较抽象。技工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均从应届的初、高中毕业生招收,学生在中学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此外,技工学校录取的学生没有设定录取分数线,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技工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对公文的分类与公文格式、档案工作这两大部分较为抽象的知识难以掌握。
  授课教师的专业不对口,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文秘专业的重点科目,《文书与档案管理》一书文书部分占两章,档案工作部分共计有九章。由此可见,文书是学习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而该书的重点应该是后者。据了解,技工学校教授《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师绝大部是中文或其他专业毕业的,他们虽然接受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对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教学特点与规律缺乏了解。教师讲授拘泥于教材内容,没有进行实践教学,更没有及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成果教授给学生。由于授课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档案教学经验,故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上述两大问题导致文秘专业《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的知识视野较窄,独立工作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因而毕业生大多不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要使《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走出困局,贴近就业,笔者认为当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逐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和配套习题册是科学地、合理地组织教学全过程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确立教学目的,弄清重点、难点,从而制定实施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做法是:教师首先简要概述教材,然后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学生则多做练习,从而形成教(析疑)—学(练习)—查(督促)—巩固知识的过程,使专业知识的形成前后有序、环环相扣。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将文书、档案知识的“点”形成《文秘与档案管理》这门课程的“面”,变抽象为直观。
  加强实践教学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初期,学生对文书、档案都感到很陌生,同时又感到很新奇。在教学中一定要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及时结合,跳出旧教育模式的约束,强调反复训练与技能积累,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按科学规律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文秘与档案管理》教学应改革过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加入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并对理论、实习进行循环性教学,即先讲授两周的理论课,再进行两周的实习课,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习加深对档案理论知识的认识。实习可打破传统形式,可到学校的综合档案室、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也可到市、县的档案馆参观学习。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能形成良性的循环链。此外,教师可以对课程及实践教学进行课题分解,确定每个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这样灵活的设置,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完善贴近对口专业的授课机制在实际教学中应选派贴近档案专业或从事该专业工作的教师任教。因为,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内容很深奥,它包含了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贴近专业的教师任教,无疑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和优势,教学更能得心应手,从而避免学生理论与实习脱节、高分数低技能现象的出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强对教师实行在职培训,着力培训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的重点是要求教师掌握教材特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特别要掌握教学研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精讲多练,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讲解,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
  梁健平(1964—),女,现为广东省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档案专业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