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彭辉辉 田子贵 湛灵芝




  摘要:文章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剖析,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模式;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笔者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该门课程的特点,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以期探索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懂得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真正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技能,实现知识+能力+做人的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优化重组教学环节,建立创新课程体系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知识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培养面向环境影响评价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修订、教学内容的更新整合、教学方法手段的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加强,优化重组了教学环节,建立了创新型课程体系(见下图)。依据该体系开展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框架内,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搭配,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予以讲解,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实际工作接轨的实践教学。学生在顺理成章的过程掌握知识技能,不会感受太多的学习压力,并且在现实实践中体会应用所学知识的乐趣,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解决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的突出问题很有好处。
  
  修订教学大纲,针对实际制定科学化的授课计划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修订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该课程的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并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由于该课程过去的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没有明确的规定,其他内容的课时安排也缺乏合理性,授课计划也因此忽略了这一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没有方向性、目的性,显得很随机,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开课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理论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增加了实训内容及其时间的安排,授课计划对此进行了具体细化和精心的编排,基本上符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
  以教材为基础,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更新整合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工作。所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基础,涵盖基础理论、基本技术要点、案例分析、实践项目操作等方面,涉及评价标准、评价大纲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细节,并针对当前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形势,与时俱进地重组和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例如,就目前来说,在课堂中及时地讨论或讲解有关“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又比如,在“吉化爆炸污染松花江事件”发生后,适时地抛出环境风险评价的有关内容,是可行而且容易被接受和引起重视的。另外,在理论教学进行的适当时机,穿插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建设项目的评价体会知识技能应用的方法。总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材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现实性。
  细解难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启发式地进行理论教学选择比较好的教学内容以后,怎样把其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合理地传授给学生成了关键。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对于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学到多少关心甚少。对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笔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教学中以精讲重点、难点为突破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非常注意学生的反应,依此及时调整讲解的速度和深度。特别是在讲难点的时候,经常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和事例来进行比划,使复杂的内容浅显易懂。例如在讲“水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章时,教学改革中我们只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比如河流水域来讲,至于湖泊等水域,则让学生自学,再与河流水域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这样一来,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重点,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点带面地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教师灌输得多而学生懂得少的尴尬局面。又比方说在讲解“工程分析的类比法”这个难点时,学生对于“项目之间要具有可比性和相似性”的理解很模糊,笔者通过讲“比较两棵树的高矮”需要“测量两棵树的实际高度或将两棵树放到一块并且根部对齐”这个条件才能进行的例子,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很生活化。总之,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有清楚的思路,要明白每一个教学环节所讲的知识技能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能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应该学什么,应该掌握什么。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技能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高职教育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实用人才,为此高职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报告式教学和室外实地式教学。例如,在讲环境影响的概念时,我们以修建一条公路为例,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即首先由学生讨论会产生哪些环境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特点,然后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来进行总结。在讲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时,我们采用了体验式教学,即学生提前预习并备一堂课,然后让学生自己来授课,要求学生充分认知重点、难点,在这个基础上由教师来进行补充,强调重点,突破难点,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生自己的授课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学得很凌乱,往往抓不住“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这一重点,并难以将其理顺清楚。但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后,学生们恍然大悟,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讲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时,我们采用的是报告式教学,专门请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多年的专家做了一次多媒体专题报告,学生对这个内容的报告式教学很是欢迎。
  虽然在前述的三种理论教学方式中我们涉及了实例的讲解,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整门课程实际应用的系统理解,不能满足学生对应用技能的熟知和掌握,所以我们采用室外实地式教学,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以“城市花都”建设项目为模板,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自行来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资料整理、大纲编制、大纲评审会、报告书编写、报告书评审会等整个评价过程。例如,在现场踏勘时,我们带领学生来到“城市花都”项目实地,和学生一起来回顾“怎么看现场”;又例如,在召开大纲评审会和报告书评审会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做报告,然后由专家点评、评审,完全模拟现实,做到身临其境。通过这样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这门技能掌握也更加到位了。
  参考文献:
  [1]田建国.素质教育新视野[J].现代大学教育,2002,(2):3-10.
  [2]石冬梅,向瑞平.《动物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147-148.
  [3]田子贵,顾玲.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徐淑芝.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4):19-21.
  [5]薛静.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2005,(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