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连贯与衔接理论在英语导游讲解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永全




  摘要:本文以语篇连贯和衔接理论为切入点,研究英语导游的讲解对策。为使游客喜闻乐见,获取有用信息,英语导游在讲解时不应直译中文资料,而应着重于以英语游客的认知图式和文化背景为导向对中文资料进行意义接近的阐述或解释,向游客提供有用的、具体化的信息,以符合英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特征。
  关键词:英语;连贯;衔接;导游讲解
  
  英语导游是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使者”。中英两种语言无论怎么翻译,我们都无法找到完全的对等。英语导游词,不管是预先准备好的翻译或者是现场出现的即席口译,其文字、信息与资料都来自于中文的认识与积累,但在导游讲解的过程当中,除了考虑英语的形式特征以外,更多的应该是要考虑英语游客的认知能力和欣赏习惯,以英语文化为导向,对中文资料进行意义接近的解述,从而向游客提供具体化的有用信息,使游客喜闻乐见,获得享受。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从中文原语到英语导游讲解,这一过程遵循着连贯与衔接理论。
  
  连贯与衔接理论及其翻译观
  
  连贯是区分语篇与非语篇的基本标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式,涉及什么样的翻译目的,对译文的最基本要求是连贯,不然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语篇连贯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从外部来讲,它既是一个受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语境支配的概念,又是一个受心理认知因素支配的概念。从文化和语境的角度讲,它要受到文化中的模式、常规、习惯的影响,又要与语篇发生的情境相一致,在语境中有一定功能。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讲,它要受到听话者的认知能力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该言语社团的认知模式和心理思维模式的限制。体现连贯的衔接机制除了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的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等五种衔接形式之外,还有结构衔接和语篇与语境的衔接等衔接机制。
  据此,翻译主要是意义接近上的翻译。首先,在翻译之前应该对原语篇中影响连贯的因素进行分析,或者说是大致分析,即对原语篇的衔接机制进行分析,了解其各个类型的衔接机制的概况。其次,对目标语的语篇进行先行研究,包括研究其翻译的目的和用途,目标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语境。再次,大致确定所采用的翻译方式,是保留原文的味道,或是令其适合目标语的特点,适合目标语读者的口味。最后,还根据语篇的原文和译文的特点来确定每一种衔接手段的翻译方式,以便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其意义表达模式和意义特点。
  
  中英文导游资料的主要语篇差异及英语导游解说对策
  
  中英两种语言在语篇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文材料文体趋于夸张,常有笼统、抽象的套话,辞藻华丽,经常引经据典,并喜用对仗、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以渲染效果;英文材料基本上沿袭自然描写文的写法,文体平实,用词具体,重在提供信息。英语导游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使者”,在进行导游解说时应该懂得相应的策略,以英语、英语游客和英语文化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向外国游客传递有用和具体的信息,使他们获得旅游的享受。
  把抽象笼统的现象具体化中文常常会为了修辞效果而使用大量的四字词语,读起来节奏整齐,颇有气势,但是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中文读者的认知图式对此相当熟悉,但是英文的读者却不然。英文在描写景物时,注重的是鲜明的景物本身。如果将原文完全直译成英文,便不符合英文衔接机制,违背了外国游客的认识图式,他们很难接受信息。因此,在解说时,不必将中文资料字字译出,而应该抓住主要信息,译说出其中的主要内容,把虚化的意象转化为直观的物象。例如:自然之美是山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原因。绵延群山,峰峦并立,高耸入云,景色奇美。可翻译成:The unspoiled beauty is the natural treasure of mountains that has lured tourists from far and wide. The rolling mountains rise to a series of high peaks creating spectacular vistas and a richness of natural beauty.
  从华丽、夸张的文字中析出有用信息进行解说中文材料中常有大量的华丽、夸张之辞,起渲染烘托作用,并无多少实用信息,如直译会有不实之感,也必定夸张可笑。因此,英语导游不应受这类“不实之词”的干扰,而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对原文的信息进行整理,按照外国游客的认知图式和文化背景,只就那些对外国游客有用的信息进行译说,以符合英文的衔接机制。例如:两岸河厅河房,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文人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可翻译成:With the buildings flanked along both sides all in a Ming and Qing architectonic style, boats playing soft music gliding up and down the river, silhouettes of boats and reflections of lights glimmering on the ripples, it attracts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 galaxy of scholars with its captivating charm.
  对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进行阐释中文旅游资料常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词语,如“单位”、“关系”、“面子”、“缘分”、“磕头”、“客气”等,对于原文读者而言,这些文化意味浓厚的词唤起他们对于所描述对象的知识,而对于外国游客而言,由于这部分文化背景和相应的认知图式的缺失,他们不可能像原文读者那样领会其意义,如在提到“缘分”时,不能光说“yuanfen”,还要给予必要的阐明和注释,游客们才会明白“缘分”到底是什么回事。可作如下解释:Yuanfen(缘分) is a Buddhist-related concept that refers to the predetermined principle that dictates a person’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nd encounters such as the affinity among friends or lovers. It is alway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wo persons, and it can be defined broadly as the binding force that links two persons together in any relationship. Some believe that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yuanfen is the action done in previous reincarnation to emphasize a meant-to-be relationship. One may exclaim: “It is yuanfen that has brought us together!” When one encounters another repeatedly in various situations that seem beyond coincidence, one can refer to yuanfen. On the contrary, when two persons know each other but never get a chance to meet face-to-fac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ir yuanfen is too weak. Often yuanfen is said to be the equivalent of “fate” or “destiny.” However, these words do not have the element of the past playing a role in deciding the outcome of the future. (什么是缘分?缘分是一个与佛教有关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预先安排好的法则。这一法则昭示着一个人在朋友或情人当中的绝对关系和亲密相遇,一般用于两人之间,广义地可被诠释为维系两人在一起的约束力。有人相信缘分之外的驱动力是前世所注定的,人们也许会叫出来:“是缘分把我们带到了一起!”当一个人在巧合以外的场合频繁地与另一个人相遇时,就会说这是缘分;相反,当本来就相识的两个人却从来没有机会面对面遇见时,就会说他们的缘分太薄。缘分常常被等同于“命运”或“定数”,然而,这两个词却没有包涵那种过去决定着未来的因素。)
  为了使外国游客获取信息,得到旅游的乐趣,连贯的中文导游资料要变为连贯的英语解说词。作为英语导游,不仅要考虑英语的形式特征,而且还必须考虑英语游客的认知能力和欣赏习惯,以英语文化为导向对中文资料进行编码,即根据外国游客的文化语境、交际意图和心理特点选择要表达的意义,并确定哪些意义是必须由语言形式明确体现出来的,最后把必须由语言形式体现出来的决定语篇连贯的意义通过衔接特征体现在讲解中来。只有这样,外国游客才能解码,还原,明了语篇的整体意义,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才会传遍四海。
  
  参考文献:
  [1]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04-205.
  [2]杨天庆.和老外聊文化中国——沿途英语导游话题[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5:363-364.
  [3]曾丹.论导游词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6,(2):36-39.
  [4]曾婳颖.关联理论对旅游翻译采取改写的阐释及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7-148.
  [5]赵宝国,谭晓蓉.21世纪实用旅游英语教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22.
  [6]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5-243.
  作者简介:
  黄永全(1966—),男,广东江门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