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许素兰




  摘要:笔者凭借多年教务管理经验,总结了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教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则要加强管理,建立起教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务管理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而要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一流的教务管理人员。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认真学习好相关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相关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教务管理虽是一个内容繁琐、工作头绪多、劳动量大的工作,但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另外,教务管理具有单调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工作既不为人所注意,又不易出成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发扬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和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思想和奉献精神。
  
  (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教学内容和手段随之不断更新,教务管理手段和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走进管理工作之中。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重视和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熟悉计算机操作程序,熟练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数据库操作和文字处理技术。因此,要经常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学习现代办公自动化理论,改进办公手段,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经常举办短期培训,以提高教务管理队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培养较强的文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面对教师、学生或家长的来访,口头或电话通知,文件精神的传达,规章制度的宣传,各种考试咨询,请求汇报以及一些“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事情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做到说话清楚有条理、言简意赅。如果说话词不达意、拖泥带水、夸夸其谈,都会影响工作效果。这就需要教务员有过硬的文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加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做好教务工作离不开大家的团结与合作。分院教务管理本身就是一座桥梁,是分院的一个窗口。对外需要其他部门、单位的支持合作,对内需要各系的协调配合,同事间需要互相支持帮助、交流信息。教务员要善于建立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良好联系,形成顺畅强大的工作合力。因此,教务管理员应具备内联外交能力。
  当好参谋和助手教务管理人员是实施学校有关教学制度、教学评估的基层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工作实践中,他们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教学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制度系统和评估体系给出中肯的评价,为学校深化制度建设、适应教学评估体系提供第一手资料,主动为学校或学院的行政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为教育行政的决策服务。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务管理亦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值得研究探讨的地方,必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学校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因此,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全方面的信息并分类归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探讨出本院、本岗位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把教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转化为教改的课题,将工作实践升华为管理理论,再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使教务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教学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尽快适应这种新变化,这就需要那些思想保守的教务管理人员不断解放思想,破除束缚;同时,还要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更新思维方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借鉴先进的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着力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
  
  加强管理,建立起教务
  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管理的精髓在于知人善任,激励优秀人才。人的因素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先决条件,我们应逐步完善教务管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应统一认识,肯定教务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管理的价值在于协调,在于资源的合理组合。首先,学校领导应更新观念,提高对基层教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教务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放到同等的地位,把基层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抓。其次,制定合理政策,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教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管理和制度约束,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再次,制定管理条例,对于那些学历层次低、不思进取、工作中没有创新和责任心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简分流;而责任心强,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重点培养,使其成为教务管理的专家和骨干。最后,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特别是对管理实践中做出成绩的管理人员,可以应聘相应的技术职称。总之,各级领导应注意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特长,让他们充分施展才智,以确保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高校应建立一支专职的教务管理队伍,避免兼职带来的短期行为,造成教务工作培训成本的增加;同时,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及义务,做到有职有责、有责有权、有权有利、权责利对等,实行按岗取酬与按劳取酬相结合的奖惩制度,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保持教务队伍的稳定。只有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才能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留住人,用好人。
  重视人员培训、帮助教务管理人员进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陈旧、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应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培训的方式有:(1)根据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学习《高等教育学》、《高校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课程,提高对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认识,了解高等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熟悉高等教务工作的规范。(2)经常性地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参加校内外教务管理研讨会和观摩交流会,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3)经常性地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参加在职培训,尤其是当前计算机应用于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各种教学教务管理,逐步实现了教务管理无纸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此,要及时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参加计算机管理知识和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4)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吸取一些新的管理经验和信息。(5)支持和鼓励一些年轻的教务管理人员去读高层次、高学位的教学教务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杨红.浅谈高校教务工作[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2):85-86.
  [2]周晓辉.浅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大众科技,2005(3):46-47.
  [3]朱春巧.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J].惠州学院学报,2005(8):63-64.(本文责任编辑:王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