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高职英语学期分层测试方法探讨

作者:向 晓 唐年青




  摘要:本文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从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层面针对高职英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学期分层测试方案,介绍了具体操作规程并分析和验证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职英语;分层测试法
  
  高职高专英语测试现状分析
  
  语言测试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教学成效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①目前,语言测试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高职英语测试更应加大研究力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全面贯彻《基本要求》,并走向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正确轨道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一方面,各地区、各学校的高职教育具有各自的特色,各专业之间对英语的要求又有差异;另一方面,这一考试模式还在完善之中,它的完善需要各方人员的共同研究和努力,而不能盲目套用和模仿。目前,有些学校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当作“万能”考试,无论是学期考核还是年度考核都采用它的实考试卷或者模拟测试卷。其实,这一考试是根据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设置的,并不适用于这些过渡性阶段的考核,就是毕业考核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利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英语学期分层测试方案,并探讨了它的具体操作规程及其可行性。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有效教学活动的一个必要环节,而教学测量是以科学的教学测验为工具施行的。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主要涉及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等层面。
  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根据不同的需要,一个测验可能侧重不同的效度。在教学测验中,主要考虑内容效度,有时也要考虑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验的一致性程度。信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测验长度、测验难度、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一般来说,效度高的测验,其信度也一定高;信度高的测验,其效度却不一定高。信度和效度是对整个测验而言的,难度和区分度则是就测试题目而言的。项目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至于项目难度多高才合适,则取决于测验目的。项目的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识别程度。
  总之,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是鉴定质量的客观指标。一个良好的测验必须既有较高的信度,又有较高的效度,并且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②在编制教学测验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要求。我们根据这些要求提出了英语教学中的学期分层测试方案。
  
  英语学期分层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分为A、B、C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初了解考试规程,在学期末正式选择相应的等级。
  
  (一)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分考试对象要求和考试范围要求。考试对象必须达到教师划定的相应要求才能参加相应的测试。每类测试都有相应的考试范围,考生的考试内容C类95%在限定范围内,B类90%在限定范围内,A类80%在限定范围内。
  考试对象要求基本要求: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上课服从教师安排,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中等要求: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有详细的记载,并且每个单元有自我总结。高等要求:主动参与课内课外活动,并且有时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A类考生必须同时满足这三类要求。B类考生必须满足基本要求和中等要求。C类考生必须满足基本要求。教师确定考试类别时学生必须具有证明材料。
  考试范围要求依据该期的教学内容,确定该期测试的取材范围。各类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特征进行范围的划定。我们把本学院非英语专业第三期英语测试作为考查试点。该期学生所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Ⅲ》和模拟试题集。具体考试范围如下:
  1.C类。口语检测:自我介绍(不少于10句)。基础知识检测:学生掌握不规则动词表;对16种时态能一一举例说明;能口头陈述非谓语动词的主要用法,掌握常见动词的用法,记住哪些动词必须接不定式,哪些动词或短语必须接动名词;对各种从句能一一举例说明;掌握强调句型的用法。课本知识检测:熟记本学期指定的120个生词和60个词组并能用词造句;对其中的一篇课文能透彻理解并作出分析。综合能力检测:彻底掌握一套试题;写作方面至少能写普通书信、个人简历和申请书。
  2.B类。口语检测:能对人物、产品、公司作出简单的介绍,并能现场回答监考教师1~2个日常生活问题。基础知识检测:除了C类要求之外还包括能正确辨认时态、语态、各种从句以及非谓语动词,另外掌握虚拟条件句的用法。课本知识检测:熟记本期课本中高职高专考纲中所规定的基本生词和词组,并能用词造句;熟练掌握Passage 1以及后面的练习。综合能力检测:彻底掌握4套试题;写作方面能熟练书写各种公函、个人简历和申请书。
  3.A类。口语检测:能流利地介绍人物、产品和公司,并能现场回答监考教师针对命题作文提出的不固定性问题2~3个。 基础知识检测:除了B、C类的相关要求外还包括各种倒装句和一些特殊的虚拟语气句。课本知识检测:熟记考纲中所指定的基本生词和词组,词组能举例说明;熟练掌握所学课文及其后面的练习。综合能力检测:彻底掌握7套试题,并抽签回答教师指定题目,所占比例约10%;在写作方面能熟练书写各种公函、个人简历和申请书并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要求写命题作文。
  
  (二)考试形式
  考核由任课教师监考并一个一个进行测试。30%的题目采取抽签的形式,50%的题目根据规定范围由教师指定。开卷写作占20%,但必须经过教师检测以避免同学之间互相抄袭。一个班大概4个小时考完,口语检测占2个小时,每个人都必修认真地听,教师在班上一一点评。其他检测占2个小时,每人的检测时间为5分钟,1分钟的单独点评,其他同学可以在教室做考试准备。考试顺序从A→B→C。
  
  (三)成绩评定
  教师根据考试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确定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分成四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考试成绩分四个分数段,分数段之间有部分重叠:A(80分以上)、B(70~85)、C(60~75)、D(60分以下)。教师再根据测试情况确定具体分数。
  
  学期分层测试方案的可行性
  
  我们根据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从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几个层面评价分层测试方案的可行性。
  分层测试的效度评价根据内容效度的要求,对测量对象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测题对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应是代表性取样。在分层测试中,我们结合“高职学生程度不平衡”的情况,③采取A、B、C分层测试方案并划定明确的内容范围,使得学生参加测试的目的明确。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A、B、C三级测试的各自的侧重点进行取样,所选题目包含了所测内容的主要方面,并使各方面的题目比较符合实际要求。此外本方案测试内容的改革还强调了“从重结果到重达到结果的过程”,④所以该测验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目前,有些学院用应用考试模拟试题完全取代学期测试试卷,学生所学内容与所考内容不一致,这样会降低测试的内容效度。从考试题型看,我们强调主观题的检测,强调应用能力的检测,也就是说强调“知识型测试向技能运用型转变,使死记硬背让位于语言运用”,⑤如口试、写作以及回答问题都强调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容效度。从构想效度看,因为学生参加测试前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动分类,学生成绩与平时成绩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动,所以该考试有一定的构想效度。从实证效度看,学生最了解自己,任课教师也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在任课教师监考的条件下,学生一般不会盲目地报自己达不到的级别。因此预测性比较准确,说明该测验实证效度也比较高。由上可知,分层测试的效度是比较理想的。
  分层测试信度评价分层测试信度同样受到测验长度、测验难度、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的影响。分层测试的长度表面上看缩短了,实际上加长了。因为学生自己选择测验等级实际上是对自己整个学习阶段的一种自评。教师规定学生报考各级别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整个学期平时表现的一种宏观检测。从分层测试难度看,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而不同,测试难度不难也不易。另一方面,我们的检测范围明确,预测性比较大,因而学生一般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的大幅度波动。这种适当的动机和焦虑水平可以保证一定的测试信度。在检测过程中,考试顺序从A→B→C。监考教师又采取抽签的形式确定各类参考人员的先后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公平竞争的考试秩序,所以也不会导致测验信度的下降。
  分层测试难度和区分度评价项目的难度多高才合适,取决于测验的目的。A类检测属于选拔性测验,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侧重于综合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的检测。B类检测带有一定的选拔性,所以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检测。C类检测主要是对记忆性知识的检测,所以检测可以不考虑难度和区分度,只要掌握教学内容中最基础的知识即可,但是学生必须能用简单英语进行日常会话。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本单位的测试实践,我们认为学期分层测试方案从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方面来看都是可行的。
  
  注释:
  ①李华田,补爱华.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14(4):111-113.
  ②伍新春,等.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93-414.
  ③向晓.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分析与教学改革对策[J].职业技术,2006,48(8):48-49.
  ④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6-285.
  ⑤肖云南,罗晓英.关于语言测试的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4):294-299.
  作者简介:
  向晓(1968—),湖南湘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论和应用语言学。
  唐年青(1970—),湖南蓝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论和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