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朱爱云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呈层次多样化态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迎合了这一社会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以“商务”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实际的商务应用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通过“一位二改三课四面”等举措,培养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国际商务活动日益增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出现层次多样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迎合了社会对这类人才需求。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它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更偏重实际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呢?根据教学及管理经验,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通过“一位二改三课四面”等举措,培养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身心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商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普遍感到了生存和就业的压力,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未来没有信心。如何练就过硬的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再者,强健的体魄是学习、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身心健康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点。
  专业化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扎实的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和商务技能知识。要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用促学,学以致用。要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商务活动,从事一般国际或国内商务服务等工作。
  职业化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将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非“教育家”,所以要加强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教育。对入校新生要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明白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商务应用型人才。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充分意识到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对商务职业进行阶段性与科学性的定位,从零开始,从课堂做起,从服务做起。要加强职业实践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商务实践活动,多考“证”,多拿“证”,凭“证”上岗。要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努力营造以创业为荣、创业有为的风气,向学生灌输勇于创业、甘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社会化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所谓“适者生存”,它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学会基本的谋生手段和技能,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商场”时,要具备五种社会适应能力,即生活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经济适应能力。同时,要具备团结协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善于选择良友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公关应变能力、承受与应对挫折能力和克服困难能力。要做到认真、细心、诚实、可靠。要自主、自强、自立、自信。要以艰苦创业为荣,以服务社会为乐,以立足社会为耀,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一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举措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可通过“一位二改三课四面”等举措加以培养。“一位”是指一个定位;“二改”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三课”是指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四面”是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未来。
   一位人才培养与学科定位、层次定位密切相关。首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定位在“高职”,而非“普通教育”。其次,是“专科”层次,而非“本科”。再次,是“商务英语”,而非“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偏“商务”,应以商务为主,英语只是作为商务活动中的交流工具,培养出的应是商务应用服务型人才。
  二改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性而非学科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在掌握商务技能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才的培养贵在“做”和“行动”,这就要求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1)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偏重商务英语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向商务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转变,从重视商务英语学科性与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向理论内容与商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转变,以英语知识为基础,以商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导。课程设置要市场化、模块化,要紧扣“能力”发展不放。课程体系应打破分段式,即“一年打基础,二年学专业,三年练技能”,更加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将商务英语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等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个学期,逐渐深入。一年级既要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又要向学生灌输职业意识和谋生意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二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与商务实践相结合,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进一步拓展商务职业能力,如参加保险和直销商务活动。三年级要让学生继续到社会、到“商”场去锻炼技能,逐步学会择业、适业、敬业、乐业和勤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创业。(2)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指教学方法、测试和评价手段的改革。商务英语不能以普通学校传统的教学和课堂来组织教学,而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按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需要来组织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主体教育为宗旨。专业理论课要突出综合化,采用专题式讲授和讨论式学习。专业实践课要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以商务能力培养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要突出“双师型”,实现教师队伍“技师”化。测试和评价要既有笔试,又有面试,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看成绩,又看学生实际商务应用能力(包括基本办公能力、商务营销能力、公关应变能力以及创业业绩等),做到公平、灵活、综合地考评学生。
  三课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第一课堂的延伸为“第二课堂”,是指课外活动,如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见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可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商务职业意识、掌握基本的商务职业技能。第二课堂的拓展为“第三课堂”,主要指学生的社会实践。利用“第三课堂”学生磨炼自己、考证自己,从而最终适应社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四面四面是指:(1)面向社会。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所以,商务英语专业始终要以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以“岗位”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2)面向市场。市场就是“商”场,“商”场就是“战”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时常回归市场,到市场“弹性”学习,到市场磨炼、锻炼自己,增强“商”场实战经验。(3)面向基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不宜过高,应从基层做起,从服务人员做起,从应用型人才做起,切忌“眼高手低”。(4)面向未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坦然面对现实,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参考文献:
  [1]因和平.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5,(13).
  [2]郑喜群,祖彬,周强.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5]于天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6]赵美琳.对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分析[J].职教论坛,2005,(8).
  作者简介:
  朱爱云(1968—),女,山东郯城人,江西省鹰潭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文责任编辑: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