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浅谈《船舶操纵》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易太云




  摘要:《船舶操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船舶操纵性是船舶操纵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船舶操纵性加以正确分析,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船舶的运动规律,达到正确操纵的目的。在《船舶操纵》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船舶操纵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一种伴随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情感状态,是发展智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船舶驾驶专业《船舶操纵》课程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兴趣的具体做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双边互动的过程。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感情基础。任课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真诚地关爱学生,并充分恰当地运用教学环节、着装打扮、肢体形态等要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理解、信任和鼓励。这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推动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之“亲其师而信其道”。这种情感往往是课堂的催化剂,是信息传递的桥梁。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双方感情相悦,相互激励,既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对这门课感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需要为基础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就会对有关事物优先给予注意,而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从而产生兴趣。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对它的情感也就愈深。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结合航运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思想教育,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的发展以及新设备的应用需要一定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其次针对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憧憬和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带领学生到船上参观,了解船舶航行操纵情况,请船长或驾驶员为学生进行实船操纵并就其与航行、生产、安全、效益的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船舶操纵设备及操纵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同时了解船员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使学生明白学习《船舶操纵》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习《船舶操纵》的兴趣。
  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中,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可诱导和激励学生围绕相关课题提出问题和猜想让同学们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最后作解答和讲解。这样环环相扣,一方面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始终在悬念、好奇和兴奋中听讲,从而对知识产生了研究和创造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讲船舶螺旋桨效应横向力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单螺旋桨船开进车时,在正舵、水深足够、无风流影响的情况是否保持直线航行?学生思考后根据习惯思维,可能回答船舶会保持直线前进。但老师却告之其答案是错误的,因为船体、螺旋桨、舵叶三者在水中工作时相互影响要产生一种力学效应。这种力学效应在船舶首尾线方向上的分力,使船舶前进或后退;其横向分力则使船舶产生转动和平动。学生就会探究是什么力学效应使船舶产生转动和平动这个问题,从而对相关内容产生兴趣。此时,老师再讲述螺旋桨水面效应横向力、伴流效应横向力、尾流螺旋性效应横向力等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船舶操纵理论来源于船员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又运用于实践之中。教学中恰当地把船舶操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船舶操纵理论的用途和作用,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船舶操纵理论的兴趣持久。例如在讲述船舶旋回圈要素“反移量”时,首先给出反移量的定义:反移量是指船舶转舵后船舶重心自原航向的延伸线向操舵相反方向横移的最大距离,船尾反移量可达船长的1/5~1/10。然后再举例说明反移量在船舶操纵和避碰中的实际运用。如航行中有人落水,为了防止落水者被卷入船尾螺旋桨,应立即向落水者一侧转舵,使船尾摆开,以保证落水者的安全;避让本船前方较近距离的小船时,应立即用满舵使船首让开,当估计船首已能让过时,再立即用相反的满舵使船尾摆开以避免碰撞;在横移驶靠码头或横移驶靠他船的停泊操纵中,离泊出港时或者在近距离驶过系泊船时,应充分利用反移量来进行靠离作业和避碰。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船舶操纵理论知识是能够用于实船操纵之中,并对实际操纵具有指导意义。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包装,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这样就能达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螺旋桨水面效应横向力对船舶操纵的影响规律,首先讲清螺旋桨水面效应横向力是因为螺旋桨接近水面工作时,螺旋桨搅动水面,掀起波浪,吸入空气,引起了梢涡损失,造成推力和旋转阻力下降,由于螺旋桨盘面上半圆离水面近,甚至部分露出水面,掀起波浪大,吸入空气多,梢涡损失大,水密度下降多,造成螺旋桨盘面上半圆的旋转阻力小于下半圆的旋转阻力,形成上下半圆旋转阻力的差额,即螺旋桨水面效应横向力。然后得出结论:螺旋桨水面效应横向力对船舶操纵的影响规律是右(左)旋单螺旋桨正转时,推船尾向右(左),船首左(右)偏;反转时,推船尾向左(右),船首向右(左)偏。学生在掌握这个结论时很容易混淆。所以,我就用图示和表格比较等方式对上述过程和结论予以说明,并反复举例让学生思考右旋单螺旋桨船正转、反转和左旋单螺旋桨船正转、反转引起船舶偏转的规律,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螺旋桨水面效应横向力对船舶操纵的影响规律是“船尾始终是向螺旋桨旋转的同一方向偏转”。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能使心情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船舶操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还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这样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探索知识,寻求规律,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稍作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使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尝到“学会”与“会学”的成功感受。另外要鼓励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质疑去学习,从而产生追根求源、渴望求解的要求,进而积极主动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