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思考

作者:刘新春




  摘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应根据国家教育部、各省教育厅有关学生考核成绩的评定办法,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参考企业、家长与学生的意见,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定方法。
  关键词: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依据
  
  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研室、教师(包括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依据有关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出一个正确、客观的教学评价。针对如何深入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等现实的考虑,笔者组织了一次关于如何提高大、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的调查,其中的一个调查目标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通过调查,笔者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及家长对实施教学评价的希望和要求。现结合调查情况谈谈笔者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一些浅见,并针对学生与家长的希望和要求,结合当前实际,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更加科学、客观地实施教学评价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关于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教育部于2005年3月制定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二条为:“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补考,由学校规定。”
  湖北省教育厅于2001年制定了《湖北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其中第二十六条的部分内容为:“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考试课的总成绩应根据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三项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综合评定;考查课的总成绩,应按平时各次考查成绩加权综合评定。”
  
  学生对学习成绩评定的心声
  
  2005年,笔者组织了关于如何提高大、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的调查,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包括本地部分企业、本院部分学生及家长。对企业、学生及家长共发出调查表1108份,回收问卷8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83份,问卷回收率为79.7%,有效率为98.5%。调查座谈会先后召开了两次。关于对学生成绩评定办法的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关于成绩评定方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应根据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及考核成绩综合进行成绩评定的最多,有425票,占48.1%;认为应以学习态度为主,其他为辅的有329票,占37.3%;认为应以考核成绩为主,其他为辅的有101票,占11.4%;认为应以考核成绩为依据的有28票,占3.2%。由图1可以看出,认为对学习成绩应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的为主流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应以学习态度为主、其他为辅的也占相当比例。调查座谈会的主流意见认为,根据目前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态度、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的比例以4∶6较适宜。
  
  关于成绩评定实施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应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方式的有564票,占63.7%;认为应由教师评定的有162票,占18.3%;认为应由学生互评的有96票,占10.9%;认为应由学生自评的有61票,占6.9%。由图2可以看出,认为应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评定方式的为主流意见。调查座谈会的主流意见认为,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在学生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学习态度等)评定中,学生评定与教师评定的比例以4∶6较适宜。
  
  关于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思考
  
  对“学生对学习成绩评定的心声”的思考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企业、学生及家长已不再认同仅以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方式,因此,以“考”为法宝不再受欢迎了。学生要求参与学业成绩的评定,这是学生希望在校期间依法在学业成绩评定等方面获得公平权利的表现,学校、教师应依法维护学生的权益。目前,我院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仍采用由教师评定的方式,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注意了采纳学生意见,但是对于学生如何参与、以何种方式参与、师生评定应各占怎样的比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实施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让家长更满意,让学生更满意。
  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几点意见首先,对课程(含各种教育教学环节)考核的总成绩应根据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考核成绩等按一定的权重综合评定,或根据教育教学环节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由教研室、教师书面提出成绩评定的调整办法,经审批后实施。要深化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鼓励教研室、教师提出创新的评价方式,经审批后试行。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过程及结果评价)都应是双边、互动的。因此,根据调查及分析,按百分制记载成绩的方式,课程考核总成绩的10%~20%由学生评定可能是一种较适宜的选择。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是一项既复杂又具体的工作,对教研室、教师而言,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依据有关规定,又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环节的特点与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办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刘新春(1954—),男,197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基本有机化工专业,现任武汉工交职业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实验技术、化工仿真实训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