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职业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陈正平 时红军




  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是实施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一支不可替代的依靠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并做好学校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怎样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就成了学生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此谈谈体会和看法。
  
  (一)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促进改革,完善职业院校的管理体系。学生干部既是被管理、被教育者,又是管理、教育者。首先,他们是广大学生中的一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习的生活情况等十分清楚、明白。其次,他们又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学校的方针、政策等各项措施都比较理解。再次,他们还是学校领导、教师的得力助手。可见,学生干部的存在使学校管理形成了金字塔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广泛联系的中间管理层,使学校下达的文件精神、通知信息等都能及时、准确地传到广大学生中。
  2、榜样示范,以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是通过班主任、学生推荐或自荐竞选等产生的。由于学生干部这个岗位的特殊性,其威信往往不是通过权利和职务来获得,而是通过他们自己在学习能力、真诚待人等各方面的良好表现和良好素质而树立起来的。因此,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对职业院校建立良好的风气,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此外,风气的好坏还会直接影响一个班、一个院系、甚至整个学校的声誉。
  3、畅通信息渠道,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维持校园稳定。学生干部来自学生,与广大同学朝夕相处,对学生的要求、愿望等都感同身受,能最直接、最准确地反映情况,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能较早觉察和了解。这样,通过他们及时、努力地工作,或及时向学校的有关老师反映,就能将矛盾逐步化解,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减弱对抗,避免冲突和事故发生,使整个校园都处在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二)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习惯于按班主任的意图办事。在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都存在着过分追求升学率的弊端,把学习成绩当做衡量学生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干部只是老师的传声筒,只要班主任要求怎么做,学生干部就怎样做,因此,有人形容中小学的学生干部是“跟着感觉走,紧拉着班主任的手”,这一思维定势还被不少学生干部带人了大学里,大到与院(校)系有关部门的联系,小到班集体活动,都要使班主任老师出面。
  2、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的欠缺。班级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班干部不注意发动群众,而习惯于自己统筹安排,发号施令,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使他们在班集体活动中不能产生主人翁意识,因而积极性不高。其二,发动群众难。有些学生虽然能够积极参与、配合班级活动,但也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心态:如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对班级的事情持旁观的态度;有的学生则因为未能兼顾到一己之利而不予配合;此外,还有学生片面理解个性自由发展的涵义,对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对班级活动却漠不关心。
  3、重文体活动,轻政治活动。共青团是职业院校引导青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阵地,也是提供机会使学生寓教于乐、陶冶自身情操的组织。然而,在职业院校的基层团支部中,组织文体活动时大家踊跃参加,对于政治活动则热情不高的现象十分突出:多数学生借故不参加,即使参加了,也是敷衍了事。此外,由于院(校)系团委的思想政治活动缺乏系统、长期地指导和布置,使基层的团干部缺乏应有的理论修养,对于组织政治活动也无所适从,团支部活动因此而局限于组织郊游、舞会等文体活动,忽视了对班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1、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干部,尽量避免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各职业院校应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改革传统的学生干部模式。“大一全面搜索,大二重点培养,大三开始逐步放权任用”的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而需要大力改革。由于在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考证热,传统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干部往往由于忙考证或考研,而无心从事学生工作。针对这种新情况,应寻求新的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将培养时间提前,做到有组织、有计划,从而避免“断层”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使队伍不断壮大,以适应职业院校扩招的新要求。
  2、建立合理的干部考核、激励制度。班级学生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此,难免得不到一部分学生的理解,这就导致他们常常担心因群众反映不好而影响个人发展。因此,要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的学期考核制度,并坚持三个结合:即在学生中考核与在教师、班主任、系领导中考核相结合;集中测评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群众鉴定与组织鉴定相结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做到“三个弄清”:弄清问题的真实性,弄清是原则性问题还是非原则性问题,弄清是思想意识的问题还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为了便于考核,平时就应建立班务日志,对班会、政治活动、早锻炼、晚自习等班级活动作详细记载,从而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做出中肯的评价。此外,为了激励他们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还应该建立奖惩制度,奖优惩劣,使他们增强责任感,任其职,负其责。
  3、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干部。当前,职业院校极为活跃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相对于院(校)系学生干部而言,班干部出头露面的机会不多,与学校的联系也较少,因而获得锻炼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在院(校)系工作特别是各系学生的工作中,应鼓励和支持班级发挥专业特长和专业优势,并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指导班级活动与指导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干部的成长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