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对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及思考

作者:徐东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不仅对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挑战,也对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毕业生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教育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师范教育的学科性、教育性与师范性更好地统一起来。为此,笔者就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原则、特点以及学科体系谈谈体会和看法。
  
  (一)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应该根据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力求体现现实性与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提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学前教育应当注重使教育内容具体直观,使幼儿从中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直观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直观性与好动性特点,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此,要求教育者应把握幼儿教育的直观性策略:①注重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观察实物或进行实际操作,使获得的印象更加具体、鲜明、生动。容易记忆,以便增强教育效果。②注重模象直观,即通过观察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来突破时空限制下造成的事物的抽象性。③注重语言直观,即教育者应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地讲解,给幼儿以感性知识。
  2、活动性原则。学前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在活动之中体现的。因而,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通过有效活动来体验或训练幼儿的主体性。这一原则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直观性与好动性以及自我中心性等特点。直观性与好动性为活动性提供了可能,自我中心性则强调了必要性。因此,应要求教育者为幼儿提供大量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幼儿的主体意识。
  3、开放性原则。荣格所说的“有计划地放任”即开放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应让幼儿自由活动,使之在大自然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一原则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直观性与好动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为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必须引导幼儿一起游戏、玩耍、制作、说唱、娱乐,开展各种体验活动,使所有儿童都能成为亲密的伙伴;必须经常组织野外活动,培养幼儿适应自然和观察自然的能力,让幼儿在自然界中得到自由发展,也即通过“自然状态的生活”和“自然状态的游戏”,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去体会各种经验,激发兴趣与需要。
  
  (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
  
  即将担任学前教育任务的师范院校学生,必须注重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为使毕业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学前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必须强调主题性、创新性和师范性
  1、主题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的、多元的复杂系统,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比掌握现成的结论更加重要,而这种教育价值的真正体现是建立在对学生主体能动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教师无疑应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起决定作用的重要角色,这就违背了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基本原则。从主体性教学来看,自由、自主的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品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发展是一个主动摄取、积极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表随意塑造、被动接受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该强迫命令学生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鼓励学生的各种自由、自主的活动,要组织、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创新性。富有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独立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应具备较强的独创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对人的培养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去寻求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因此,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具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设计的灵活多样性和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
  3、师范性。师范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出训练有素的、达到专业化标准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为此,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教育专业思想的培养,帮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把教育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才能增强学生的教育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1、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和性质来看,作为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列入这两门学科的任何一门的结构。日本教育心理学家汤原元一说: “所谓教育心理学,是特别从教育方面加以观察并组织起来的心理学。”教育是一种范围很广的社会事业,教育心理学就应当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线索,研究各种教育过程和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就应当以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为依据,从而全面反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
  2、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来看,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系统,这一系统是由诸子系统和要素构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教育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也说:“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知识的体系。”汤原元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种应用心理学。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则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领域内需要最大、应用最广、对象最多的一门心理学”。所以,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鲜明的应用学科,应当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关心那些影响学习的家庭、社区和文化。“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教育,不局限于教育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