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浅谈如何上好复转学员的专业课

作者:王 静




   [摘 要]武汉铁路职教基地信阳站的任务之一是进行复转学员的中专学历教育,为各站段输送专业人才。因学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对专业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易产生厌学情绪,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分析了复转学员学习障碍的表现形式、成因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复转学员 专业课 学习障碍 改进方法
  
  武汉铁路职教基地信阳培训站目前承担了运输、供电和工务三个专业的中专培训。复转学员基础较差,对专业课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存在着厌学情绪,又因从未接触过铁路专业而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必须首先弄清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障碍及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从学习动机和兴趣着手,上好每一堂专业课。
  (一)复转学员的学习障碍及成因
  1.缺乏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归因模式。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对事业富有冒险精神,并能全力以赴,希望获得成功。他们把成败常归于自己能控制的主观因素,对未来抱较大的希望;学业不佳的学员,或归因于自己能力低而丧失兴趣、自卑、厌学弃学;或归因于教师能力;或归因于课堂纪律和气氛等。
  2.对专业课缺乏兴趣。对专业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是有效地学好专业课的先决条件。但是许多学员却因学习内容增加等原因缺乏学习兴趣。
  3.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部分学员觉得理论知识无所谓,反正分到站段后还要再学习,到时师傅一讲就明白,所以不愿学习。
  4.基础水平低。美国教育家德·考夫曼在《教授未来》中指出面向未来的三种具有相对永恒的能力:环境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生存能力,部分学员就缺乏这些能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或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或适应周期长,或调控能力差,跟不上进度;或因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导致迁移能力不足。
  (二)如何上好专业课
  学员能否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首先取决于教师,“教”直接影响“学”。如果只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那么,学员所获的知识必然是枯燥、僵化的,不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宜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确立目标,树立信心,端正学习动机。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本身共同作用,要把动机的培养、激发、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仅要从专业课的产生、前景 、发展及其当前生产、科研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让学员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掌握所学专业的内容。还可将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请进课堂,与学员互动,介绍现场情况。如果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需求结合恰当,学员就会产生兴趣,给予关注,慢慢养成习惯,激发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复转学员新入学时不太适应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适应学习的过程,查找原因,教会他们多从自身寻找学习的突破口。要讲清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规律,使他们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要讲清专业热点问题,使学员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明确职业知识技能,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特征,为继续深造和今后转换职业打好基础。
  2.培养学员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它能敲开科学的大门。
  (1)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员成为 “乐之者”,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功夫。“活跃”的突出特征是学员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表现出“思”和“言”、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应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员分别提出要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问题;其次,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员听课的情绪,把握机会,及时激发、启发,创造条件为学员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其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提出问题既要注重专业知识,更要兼顾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不再枯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保持愉快的心境,饱满的情绪。
  (2)变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①采用实物教学,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从站段寻找相关实物直接展示给学员。如《信号设备》中轨道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这一节,可在课堂上展示绝缘节、继电器、导接线等,学员就可以和课本内容相对照,效果较好。教师要灵活安排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时间及顺序,最大限度地达到理论与实习教学的相对同步。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讲解清专业课的某些内容,而多媒体课件则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将内容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员的面前。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提高信息传送量,化解难点,优化效果,提高学员兴趣。如《信号设备》进路办理方法,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轻松化解。通过动态演示,学员容易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③学员参与教学过程。参与能强化学员的学习需要,由被动变为主动,经常体验成功的欢乐,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也会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鼓励学员质疑、答疑。不善于提问的学员的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的,知识面往往是狭窄的。经常能提问题的学员,则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具有自觉掌握知识的习惯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员大胆质疑,引导他们会疑,善疑。 实践证明,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好、中、差各类学员互教互学,互相启发、鼓励,取长补短,潜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集体智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思维活动得到了极大地解放,不但提高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还培养了学员的科学精神;其二,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员上台讲课。专业课选择合适的内容非常关键。如在讲解《信号设备》中联锁图表这一内容时,首先应详细讲解一条进路的联锁表如何填写,而其余的进路则交由学员讲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使之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求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适当安排学员到现场参观实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专业课应特别强调实践性,体现自主操作、自己观察、思考,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投入。站段都设有实作演练基地,阶段性理论知识学习后,即可实作演练。通过学员亲身实践和体验,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变传统的考试出题方法。在教学时,为了克服学员的厌考情绪,可在考试中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如由学员自已编写样卷并写出答案,然后老师归纳、总结后形成试卷,这种考试方法就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出题过程中,学员必须仔细翻遍全书,反复思考,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过去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通过出题也加深了印象,无形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兴趣中巩固了应掌握的知识。
  总而言之,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都能使课堂活起来。教师要围绕学员这个主体,诱导学员乐学、会学,正确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把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双管齐下,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学员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毛玉美.学法指导—— 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2]黄云森.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3]王建平.浅谈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J].农业职业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