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丁贵增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的事业。坚持“以人为本”,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关系和谐发展。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并始终贯彻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材、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
  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等为主要特征。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都能获得发展机会,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要引导学生自主建设、管理班级和年级;学校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行为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修养;校学生干部的选拔要采取自主竞选的方式,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并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不错的学生干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不能把“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障措施,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二)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学校的办学水平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的建设。领导干部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提高整体素质和亲和力,从而为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思想政治保证。学校的领导班子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并不断提高教育规律下的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则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和全体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要为每个教师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领导的示范下,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一些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实现校园的和谐发展就会水到渠成。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是要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就是要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的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又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学校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的形象,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并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培养现代的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要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共处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的观念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可以团结力量,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要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地发展,以发展增进和谐、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公平追求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使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大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