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谈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作者:吴 涛




  一位外国的教育家说过,“如果谁能搞好中国八亿农民的教育,他将是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中国的现代化程度与农村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密切联系的。此外,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与中国农村体育的好坏相关的。国家教委提出,“要重点抓好农村学校的体育。”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可以这样认为,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应该主要做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但是,在生产力还相当低下、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的中国农村,在那里,学校的体育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笔者曾在一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县一中调查了一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县重点中学里,也只有一个夹在两楼之间的跑道,不足20米的跳远沙坑和一个篮球场,体育器材也是破破烂烂的。三个体育教师中,只有一个是师专毕业,其余两个都只是体育爱好者,没有学历和文凭,教学也基本上是“放羊式”。回到大学任教后,笔者也与一些农村考生进行了交谈,了解了许多情况。最典型的是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学生,据介绍,她以前也是体育爱好者,身体素质很好,但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体育教学,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致使她的身体素质急剧下滑,上大学后经医生检查,她的心脏功能衰竭了,最后连基本的行走都感到力不从心,只能申请免修体育课,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以牺牲学生的身体为代价,那这种教育是不成功的。当然,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因此,笔者想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采取措施和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偏差,导向不正。在许多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被置于“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位置。人们在思想上普遍存在三大障碍:一是智育至上。认为农村学校文化课的教学质量较差,为了保证升学率,只能牺牲体育,以便集中时间和精力抓文化课的学习;二是把体力劳动和体育教育等同起来。认为农村学生离家较远,走路多,家务劳动也干得比较多,就无需再搞体育了;三是唯条件论。过分强调农村条件差、经费短缺的原因,认为无法开展体育活动。
  2.领导不重视,组织不健全,管理混乱。现在,我们有些领导重智育、轻体育,因此,在许多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不健全。领导多只把体育工作看做是体育教师的事情,管理混乱,职责不清,使任务难以落实。
  3.体育教师严重短缺,素质低下。由于城乡差别,师范院校培养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而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普遍没有学过专业知识,工作不安心,导致了流失严重,学历达标率也很低。这就出现了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超编,而农村却缺少专职体育教师的情况。据统计,某些县50%以上的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不合格的代课或兼职教师。
  4.体育经费、场地以及器材奇缺。体育场地、器材以及经费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对教育的投入极其有限,学校的经费连教师的工资和日常的办公开支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提供一定数量的体育经费了。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的场地、器材配备不合格,有的至今都还没有田径场、沙坑、篮球场等基本设施,体育器材严重短缺。
  5.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普遍低下。我国仍有为数不少的农村学校因受师资、经费、场地器材、认识上的偏差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开展正常的体育工作,即使勉强开展了,质量也极其低下。有些学生直至中学毕业都没有掌握体操、球类、田径等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系的形成。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搞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
  (二)措施与对策
  1.要加强宣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要加强宣传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制造声势,并借此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引起重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素质,就要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还要抓好德育和体育,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相继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法规文件,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小学体育,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体育,它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输送后备人才的主要渠道。
  可见,认识到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搞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不仅是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体育是纯消费事业的观念,强化体育也是生产力的意识,以树立学校体育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2.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当前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它关系到农村学校的体育的兴衰、成败。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扬优良传统,要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忠于人民的体育教育事业。各级领导也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要从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使他们坚持从事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从而保证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稳步发展。稳定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队伍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
  (1)应保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要挖掘师专学校的潜力,实行定向招生,以尽快充实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
  (2)要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的质量。加快在职、兼职教师的知识更新,可以采用进修的方式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如让教师参加师范院校、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或函大,进行脱产或不脱产的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并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要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待遇。在政治上,要给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在生活福利待遇上,也应给于他们适当的照顾,使他们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享有同等待遇;此外,还要对他们的辛勤劳动给予充分肯定。
  3.结合实际,增加投入,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需要广开渠道,多元投入。“上级拨一点,自己筹一点,学校挤一点,社会助一点,学生交一点”,以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此外,还要坚持自力更生,师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器材。如可以用鹅卵石代替铅球,利用破旧篮球或排球制作实心球,等等。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进行锻炼,这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解决体育器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4.把上好体育课作为提高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的突破口。开设体育课是完成学校的体育任务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硬性规定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是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必须保证的。在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应把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作为突破口。可以从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1)上好体育课,首先就要有一套基本的课堂常规要求。
  (2)编写适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就要有一套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体育教学要求。
  (3)在保证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应对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改革,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4)加强体育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还要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只有加强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才能使他们理解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目的、任务和它在教育中的地位与意义,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结论和建议
  要搞好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就要定期召开农村学校的校长座谈会,举办学校体育工作研讨班,以提高他们对体育工作的认识。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作为学校评估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还要把好“体育升学考试关”,要全面落实,而不能流于形式,如把体育考试纳入升学考试的项目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