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积极发挥学生干部作用

作者:余 群 陈建飞 陈树宝 胡银茂




   [摘 要]“自理能力较差”是在对高职生的能力评价中普遍存在的。只要注意培养高职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组建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他们的表现一定会得到认可和赞扬。而公平竞选班级干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培养班级精神、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风气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理 竞选 制度 干部作用 班级精神
  
  “自理能力较差”是在对高职生能力评价中普遍存在的。只要注意培养高职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组建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他们的表现一定会得到认可和赞扬。通过一年的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实践,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在班级呈现出工作上积极配合、学习中不断进步的良好的团队局面,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为了更好地论述以上观点,以此为实例,就班主任工作来探讨学生自主管理的问题。
  (一)公平竞选班级干部
  建立一个有凝聚力且高效的班委,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支撑点,也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班干部的人选。首先,让同学们以毛遂自荐的方式选出班干部,组成“临时班委”,让班级有效地运转起来。在同学们彼此了解之后,再进行民主投票选举班干部。在选举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拔政治素养高、工作热情高的学生。这就要求所选出的学生干部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领会上级的有关精神,能够按学校的意图,围绕学校的教育思想,带头贯彻学校的各项要求。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热情工作,能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2.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即整体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威信,能团结同学,有较好的沟通才能和领导艺术,能较快地领悟班主任的意思,并付诸落实。
  3.选拔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因为学生干部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接受教育者,又是实施教育者。学习成绩不好,自信心不足,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难以发挥其榜样作用,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发展入党、就业推荐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所以,应该重视学生干部的成绩。
  4.根据成绩调整班干部。第一个学期成绩结果出来以后,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及时调整了两个成绩差的班干部,换上了成绩排名在前五位的两个同学。事实证明,由于这种调整的方式非常公平,受到了同学的拥护。调整增补的二位同学工作十分认真积极,其中一位的成绩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班上的楷模,得到班内外同学的交口称誉。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良好的制度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的管理不同于中学生,更多的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因此,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强调“依制度治班”的意义。入学之初,除了积极宣传校规校纪,还要求全班同学要以班集体为重,力争在全校树立好的榜样。这样,让学生由制度管理的对象变为制度管理的主体,实现其行为的自我约束。我们制定了《班级细则》和《班干部细则》,鼓励竞争。其中《班级细则》规定:“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鼓励在各项活动中毛遂自荐做主持人或负责人。在期末考试中,如果总分成绩进入全班前十名,可以提出申请,进行任何岗位的班干部的竞聘。”而《班干部细则》则制定了班干部的考核办法,以及班干部的各自岗位职能,目的也是促进班干部发挥积极作用。在考核办法中规定:“①班长、团支书成绩必须在前十名(包括第十名),无单科成绩不及格,否则无论工作好坏予以撤换。②班团其他干部成绩必须在班前二十名(包括第二十名),无单科成绩不及格,否则无论工作好坏予以撤换。”班规的完善和认真落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规章制度的效果在于认真落实。在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中,需要认真处理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干部要摆正位置,明确各自的职责。①学生干部,顾名思义先是学生而后才是干部。因此,首先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纪律、履行一个学生的起码职责,成为广大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其次要积极地开展班级工作,学生干部不能互相推诿,导致自己无所事事;②班干部制度要具体落实到个人。刚开学时临时指定的班干部,常会出现分工不明确、相互攀比、相互揽权等问题,出现了一些矛盾。制定了班干部制度后,明确了职责,实行了责任制,以责任心调动积极性。在制度的促进下,班干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并带头参加各种活动,以往工作不协调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了。
  2.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关于教学和教务管理的制度及相关规定,了解和掌握其内容,为严格教学秩序的管理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提高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的自觉性。召开主题班会,明确考勤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考勤制度的落实主要在于把好考勤关,为此,专门指定了一位班干部负责考勤,要求做到具体细致,每周汇报一次,遇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处理。由于学生干部认真考勤,班上的出勤率一直较高,提升了到课率,为规范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配合考勤和其它工作,班级还设置了情况记录本。由教师认真记录班级的大事,既对全班学生有了经常性、具体性的了解,又方便了工作总结,便于总结、便于反思、便于考勤、便于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是班级的档案,是学生成长的记录。
  3.合理实行激励机制。马克思说:“人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强调学生干部讲求奉献的同时,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要经常鼓励学生努力成为佼佼者,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在全班公开表扬,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荣誉感。另外,有些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任课老师夸讲学生考试风气好、学习成绩好,我们就及时转告。班主任常常把赞誉挂在嘴边,以此来激励团队的荣誉感,其作用不可低估。除了精神鼓励以外,还应有实在的奖励,包括选拔为学生干部,等等。这些激励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积极探索、以点带面,力争事半功倍,从而全面提升教学与管理的质量。
  (三)培养班级精神,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风气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量。”可见重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创设从严要求、律人律已、共同进步的氛围是多么重要。在教书中育人,培养和加强班级凝聚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把培养班级精神当作管理工作的重心和根本来抓。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坚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客观自我评估的能力,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
  1.积极引导学生走上正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平时我们注意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绪、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家庭条件及遇到的一些困难,并及时进行思想开导,或在职责范围内尽力予以帮助。为此,我们坚持每两天至少找一名同学谈心,这样,既增进了彼此间的情义与认同,又有助于工作上有的放矢。通过对相关学生的开导和在班上对学习的强调,很快就扭转了当时作风散漫、关系紧张的局面。现在,学生们听课更用心了,也懂得了配合,任课老师对班级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