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论高职院校如何教书育人

作者:王旭芳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因此,要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针对高职教育应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方面的要求,即教学要求、思想政治要求、师德要求和社会性要求等。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 教书育人
  
  高校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纪宝成指出:人才培养既要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又要培养大量的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工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应用,并推广新知识、新技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使命,它应归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
  (一)教书育人的教学要求
  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并根据职业活动要求的能力结构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因此,要经常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高职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要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丝不苟,发挥指导作用;此外,还应要求受教育者在理解了理论知识之后,还要会用、会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用活。
  高职教育应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素质结构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忽视了他们的个体差异,而单纯采取集体灌输的教育方法,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只有让他们感觉到教育对自己个人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这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知识,又要关注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
  高职教育主要进行专业课的教学。专业课教师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调节以及教育手段的改进等,都能体现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动画,演示工艺的流程和操作过程,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模具进行实物教学,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其具体结构,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要注意展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对他们思维过程的出岔点纠错,以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课堂上单调枯燥地讲解易使学生的神经兴奋点降低,因此,要融知识的科学性与语言的艺术性为一体,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奋点,使他们在愉悦中接受知识;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寻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技和技术,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教书育人的思想政治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包括知识型的专业素质,还应包括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作用的基本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根本和灵魂,它对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导向、推动和保障作用。
  在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只有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内容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并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他们的视野,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所以,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要根据他们的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要因势利导,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实现,必须将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教育,还必须依靠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触及他们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三)教书育人的师德要求
  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品质修养和师德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应该成为他们做人的“榜样”。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一定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书育人,教导合一。因此,教师必须勤奋刻苦,淡泊名利,严谨笃学,做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学术上,应当有追求卓越、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在治学态度上,要脚踏实地、科学求实,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
  专业课教师是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的主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一支最广泛、最直接的力量,他们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知识的开拓、智力的发展和良好的学术品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引导来实现的,这种示范作用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为人师表便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环节。课堂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求知欲最强的场所,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并广泛搜集身边的教与学的资源,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来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及其所以然,从而得到新的启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要用生动的语言、渊博的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智慧,扩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听课中有所收获,增添乐趣。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鼓励学生深思、敢于质疑、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进行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教师有足够的应对力,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有些没有预先考虑到的事情,要随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课后的教学反思,要总结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对于不足的地方要思考怎样改进,以促进以后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四)教书育人的社会性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劳动力,而且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劳动力,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市场变化。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生产过程,生产的是高技能人才这种具有主体性的特殊教育产品。这种特殊产品包括:一是学生产品,即学生思想、智力和体力及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被视为院校产品;二是服务产品,即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加工,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其他服务等。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出对自我成材、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与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应把鼓励青年学生立志成材与报效祖国结合起来,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规律的认识,并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又要与青年学生的成材需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与创新是其本质内涵。一方面,学生是发展变化的,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也应适时而变。高职教育要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既要根植于“知识技术”,突破普通高校的发展模式,以获得自身独立发展的空间;又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筑牢自身生长与发展的社会根基。另一方面,人的精力和学生在一定学制内所学的内容是有限的。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和知识为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所授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掌握为度,且是学生将来生活所必需的,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必须根据毕业生社会角色的质的转变,使他们既能谋职生存,又能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只注重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的现象,而相对忽视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所以,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呈现出滞后于他们知识能力和技能发展的倾向,而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地发展,就不能适应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时代发展对他们素质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的教书育人工作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并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随着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分类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越来越密,人们要想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就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知识,还应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其知识结构应当是广博与精深相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自己培养成“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模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纪宝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7):6.
  [2]赵阿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及实施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8):59.
  [3]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