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克服课堂紧张,提高口语水平

作者:赵阳红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解决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学生很会答卷,即使是变化莫测的试题,也能考出较满意的成绩,但是当他们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于实际时,能力则相对较差,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由于口语水平差,不少学生不敢积极发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成为了教师的“听众”和“书记员”。这种状况与新课标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因此,在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曾对任教班级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0%的学生在课堂上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5%的学生有较重的紧张感。具体表现为,站起来很拘谨,脸涨得绯红,回答问题疙疙瘩瘩,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即使知道答案也说不出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调查表明,课堂紧张感与学生口语水平呈负相关。克服课堂紧张感,对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克服影响英语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紧张及不安情绪,应该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几百年前,夸美纽斯就指出:“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一个人的心理可以激励别一个人的记忆。”学生一旦成为了有效学习集体中的一份子,便会与其它成员积极交往。一旦确定了彼此信任与依赖,他们就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一致奋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互助共学的良好风气。在课堂发言中,常会出现学生答不出题或答错题的情况,其他同学则往往会哄堂大笑。对此,我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别人答错题时不应互相笑话,而应给予积极的帮助。同学答对时应鼓掌以示祝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每一位学生体会成功的机会。”经过启发引导,互相嘲笑的事情渐渐地消失了,课堂气氛也变得宽松起来,个别原来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也愿意开口发言了。
  为了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结合平时的教学,教师也可按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需要,在班内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以形式分,可分为两人互助型、四人小组型、自由组合型等,以内容分,可分为练习型小组、讨论型小组、竞赛型小组、游戏型小组等。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中共同达到某一预期的教学目标。分组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群体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并使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二)教师可通过积极情感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教师应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个性活动于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背景,并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使学习快感化。如教师在课堂上有时提出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因为范围太大的原因,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这也是导致课堂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入此课的新词汇和句型。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要运用好适当策略,减少他们的紧张感。
  第一,教师不要用批评的目光、而要用激励的目光看着学生。但当他们不能及时准确地回答出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老是站在他们身边。一旦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时,就会引起更大的紧张和局促不安。这时,教师可以转回讲台,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家一起回答,以减轻答题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也给予其一定的鼓励,争取下次回答正确。
  第二,课中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不能重复指定同一位或某几位同学回答问题。教师应自觉地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过程中。教育学家们认为:“竞争在班级教学中确实是一种最好地刺激。”竞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不同层次的tasks,且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前、课后要分层布置练习,提倡布置有弹性的作业。优等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中等生往上靠一靠便能体验到成功,学困生通过自身努力也能尝到学习的乐趣,这才真正体现了以竞争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活动互动等,促成师生、生生间的教学互动局面。要以改善课堂教学人际关系、开发课堂的交往局面入手,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要对学生分层要求、分层提问、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评价。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由选择的机会,都有个体发展的机会,这才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第三,教师应避免自身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处在心理发展的飞跃阶段的高中生渴望得到师长的信任、理解、关怀和温暖。据有关调查发现,受高中生欢迎的教师的特点是:热爱学生,能体谅学生,待人宽厚、公平,博学多才,仪表端庄,等等。教师对学生的体谅、理解会引起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共振。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学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反之,若师生感情上出现隔阂,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至逆反心理,没有学生愿意成为教师的出气筒。因此,教师要有一颗始终如一的爱心,一种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一种包含着深刻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的感情。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爱,以最诚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平时做事要公正,要及时给予学生应该得到的引导、鼓励和评价,并尽量减少偏差;二是严,教师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做好思想工作,尤其是班主任更要关心、理解、信任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把握主动亲近、维其自尊、促其自信、永不言弃的原则。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间的感情状况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和亲切感,教育效果就会倍增。
  经过努力,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从生疏到熟悉、到亲近、最后到喜爱。而一旦为学生们所喜爱,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并激发出积极的认识、意志,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大为有利。而学生对他们所钟爱的老师,总会伴随着信赖感,这种信赖感赋予教师的教导一种魅力,使教师的话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为一种容易接受的概念。它足以排除各种意义上的思想障碍,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反应。师生间相互积极肯定的认识,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罗森塔尔效应”在英语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屡见不鲜。
  专家对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曾列过这样一个公式:外语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1+2+4)×3,可见教师优化学习环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对外语学习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帮助学生克服课堂紧张感,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确有成效。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充实自我,积极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水平,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学知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如何上好课、向45分钟要效益的问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技能训练,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