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项目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探究

作者:郭 群




   [摘 要]本文通过“药物制剂工艺”课程的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了教师在项目式教学法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 教师 课程 药物制剂工艺
  
  项目式教学法是教育界近年来积极尝试和推崇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获得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价和写报告等六个阶梯教学过程,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事件,并以此为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项目式教学法是对传统的四步教学法,即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获得信息,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模仿的一种颠覆性地挑战。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其实施者——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由传统的教授和示范角色,向项目式教学方法中的新角色转换,其角色定位的准确性与教学的成效性成正性相关。
  在“药物制剂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项目式教学方法,并对教师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策划者
  策划出好的项目大纲是项目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就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优质的项目大纲。
  优质的教学项目,应该具有实现性、可行性、延展性、可控性和趣味性。实现性就是学生能通过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学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并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可行性就是教师设计的项目内容,在实现的全过程中,没有不可逾越的环境障碍;延展性是指学生在项目的计划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选择或设计具体的内容,并延伸自己的想象和施展空间;可控性则是项目式教学过程能在教师的控制下,具有阶段完成性,并能获得一个可见的成果;趣味性则是对项目策划的一个额外要求,如果能兼顾,则不失为一个佳作。
  在“药物制剂工艺”的课程准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外用碘溶液剂的设计与配制”的项目式教学内容。该项目的教学内容涉及“溶解理论”和“液体药剂”这两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以及玻璃仪器的使用和溶液型液体药剂的配制等实践技能。“碘溶液剂”的限定,既突破了“碘酊的配制”实验中溶剂只能是乙醇的限制,又把溶液剂的药物规定为碘,回避了药物购买的困难。由于溶剂有多种,如水、乙醇、甘油等,所以学生必须掌握相关溶剂的知识。由于碘在水和乙醇等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所以学生必须理解溶解理论,并选择增溶或助溶等解决途径。此外,还要根据碘的用药途径,确定应用何种溶剂,是用单一溶剂还是混合溶剂,并且根据碘药物的作用,确定碘的浓度。
  教师在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查阅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还要对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有预见性。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职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二)教师是信息搜寻的引导者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体,不再是单流向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转换为主体角色,他们可以自己搜寻相关的知识信息,而教师只是知识和信息的引导者。
  教师对信息的引导主要是通过课业指导书来进行。在策划完一个项目后,教师要撰写项目的课业指导书,并在该项目教学的第一时间发给学生。“课业指导书”应该包括课业题目、学习目标、内容说明、课业背景、项目任务、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等栏目。“学习目的”将详细告诉学生本项目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内容说明”则要告诉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查找到相关的知识,什么教材、什么工具书可供使用;“项目任务”则按项目完成的时间顺序,逐条写明内容和步骤。学生拿到课业指导书后,按照课业指导书的指引,搜寻到相关知识和信息。教师通过问答和讨论,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信息的情况,并将知识难点进行单独地重点讲解。
  我们在“外用散剂的设计及配制”的课业指导书中,写了“了解粉体理论,了解粉体在药剂学中的意义,掌握粉体相关性质的测定和计算。”“掌握药物粉碎的方式,以及几种常用粉碎机的使用和维护。”等七条学习目标。写明了“在实验室,学习使用‘粉体性质测定仪’,并测定出粉体的密度和休止角,并做实验纪录。”“学习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单独粉碎、混合粉碎、低温粉碎和水飞法粉碎的知识。”等十三条项目任务。在内容说明中,告诉学生涉及《药剂学》教材中的三个章节,可参考《药剂学实验指导》教材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级地方的药品标准。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要协助他们获得相关知识,并帮助他们通过网络进入专业资料库,深入、具体地理解一些专业理论原理。
  (三)教师是项目计划的咨询师
  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后,通过项目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出项目计划,项目计划要咨询教师是否合理和可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学生的计划是否体现出了相应的专业内容,计划的施行是否有安全隐患,计划选用的材料实验室是否备有或者可以购置。
  在学生咨询前,教师不可能知道会出现哪些意外情况,学生超乎寻常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可能呈现给教师一个意想不到的项目方案。尽管有充分的准备,事前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让教师始料不及的情况也会常常发生。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专业功底,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正确的师德师貌和良好的心态。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做到有问必答,所以如果当时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老师将会去查找相关的专业资料,第二天再来解答。如果为了掩盖自己的知识不足,而简单地要求学生改变计划,那就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使他们在今后的设计中约束自己的想象空间,而极力去迎合教师的期望。所以,只有坦然承认自己有知识盲点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在“外用碘溶液剂的设计及配制”项目的教学中,学生小组设计了一个方案,其中要用到一种附加剂AEO-9,但因实验室没有该试剂,一时也买不到,学生感到很失望,不知道应如何处理。教师及时帮学生分析,认识到该试剂名称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学生们设计的碘溶液剂中主要起增溶的作用。实验室现有其他种类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种,教师建议学生试验一下这三种,看能不能选一种替代。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扩大了视野,增强了挑战困难的决心,增加了求知的欲望。
  在项目教学中,咨询师是教师多种角色中最难做的一种,因而也是对传统的教师思维定势的一个挑战。教师要适应由习惯的绝对权威地位到与学生平等探讨的协助角色的转变,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新的为师为范的观念,还要有技高一筹的专业素质。
  (四)教师是项目实施的观察员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学生要将自己设计的方案加以贯彻执行,要做一个观察员,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观察他们的操作,注意力的重点应该放在安全的监管上。如果发现学生的操作有安全问题,教师应该迅速上前阻止并加以解决。要观察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等等。如果观察到学生的操作有技术上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做操作示范。不能在学生实验有困难时,越俎代庖地上前帮忙。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只要学生的错误没有安全问题,就可以暂时不管,要给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注意各个小组的情况,而不能只留在一个小组帮忙。
  在一个项目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个学生没有被任何一个自由组合的小组接纳。为了保护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我没有强迫某个小组接纳他,只是随意地问问还有哪个小组可以加一个人。在后来的实验中,当发现这个学生做事很主动时,就及时表扬,并在公开评分时给接纳他的小组加了团体合作奖励分。全班同学很受触动,这个同学也很受鼓舞。做好一个观察员,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优良的个人品格,要对自己学生的能力有信心,要对落后的学生有耐心。
  (五)教师是成果交流的主持人
  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在贯彻实施了项目方案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并相互交流。这个过程还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各项目小组选一个代表讲解本小组的项目方案和执行情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一个主持人,要加以控制和协调。控制话题使其紧紧围绕项目内容,控制学生演讲的时间和节奏,调节会场的气氛,协调可能出现的矛盾。还应该鼓励学生用多媒体、图片和成果实物等来讲解他们的项目,这样可以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这里所说的主持人,不一定要站在台上。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忽视了实施项目的主体——学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教师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只用眼神、手势,或简单的语言,将交流会调节到最佳状况。
  (六)教师是项目成绩的评价者
  学生撰写了项目报告后,教师还要给学生一个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文字评语、分数或公开评讲。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综合性、全面性和公正性。评价,不单要依据项目的成果或产品,还要综合考虑设计理念、执行过程和文字报告;不仅要看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全面分析他们在项目设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忍耐性、应变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教师不能使个人偏好影响到对学生项目的评价,更不应该有个人亲疏之别。教师评价的公正性,是学生最敏感的、也是对学生心灵影响最大的因素。
  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咨询师、观察员、主持人和评价者。这样的综合角色,比原来单一的“教”的角色要复杂和难得多。教师扮演这些新角色的水平,是影响项目教学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