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园林专业实践课的探索

作者:郭忠江 郑洪波 王力红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发展趋势,也促使园林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园林事业需要大量面向城镇园林建设第一线,融园林艺术、园林环境改造为一体,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园林专业实践课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实践课 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 工作过程
  
  实践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中职教育面对课时少、任务重、学生素质不高的现状,应紧紧围绕自身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园林专业培养的是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以“夯实基础,贴近岗位”为原则,贯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责任。园林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应紧紧依托教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由浅入深,强调操作技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结合近几年来的办学实践,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在园林专业教学中有所突破。
  (一)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强调动手能力
  园林专业课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打破教材结构,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如《园林植物栽培》中的嫁接实践课,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在授课时应打破教材结构,在适宜的季节开展嫁接实践课。大部分花木的芽接都应在夏末至秋初进行。这时,许多园林植物的皮层容易剥离,体内树液的流动也比较旺盛,大部分营养都向枝条内集中,因而成活率高。如果按教材结构安排嫁接的实践课则与季节不符。因此需把嫁接的实践课安排在适宜的季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践课教学。
  (二)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由浅入深
  实践课在教学中要强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由浅入深。比如《园林工程》课中的乔灌木栽植的实践课,工作过程要按树木栽植施工程序进行。一般分为现场准备、定点放线、起苗、苗木运输、苗木假植、挖穴、栽植和养护等,以此作为主线,让学生先从简单入手,逐步加深,充分掌握乔灌木的栽植。
  (三)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操作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这种参与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学要有利于这种实现,体现参与的要求,创造参与的条件,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因此,教学过程不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不仅要包含知识点,更多的内容应该是技能项,是技术知识体系,是经过动手操作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而实践课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科目应当占教学中的主要部分,并使教学体系结构中的教学过程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到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方式上来。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应该将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教学理念贯穿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化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一般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学校在设计或归纳教学模式时,也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
  以我校的园林专业为例,这是一个开设了数年的成熟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企事业用人单位提出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担任设计、管理较高层次的园林人才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学校确立了园林专业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的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坚持以与企事业岗位零距离接轨为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园林岗位的职业能力;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加强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设施建设
  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现场教学等,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各种园林场景,做出直观效果图,清楚地看到园林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课的教学,可使用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园林测量》课则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加大了实践培养的力度,实践培养课时达到50%左右,能保证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五)改革考试制度,做好职业技能鉴定
  传统的考试以笔试为主,但就中等职业教育来讲,仅靠笔试只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却不能全面鉴定。现在,对人才的需求除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外,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需要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采用学期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对于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则采用实际操作考核,同时结合培养内容,灵活运用提问、测验、竞赛等考查方式。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部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园林专业学生应积极鼓励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按照园林技术人才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从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鉴定,以此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伊任.园林建设工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
  [2]成海钟.园林植物栽培养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瑜.园林计算机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孙玫璐.建构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