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导入市场营销观念,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作者:施春耀




  [摘 要]“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将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逐渐成为了高职院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导入市场营销观念、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观念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如何运用市场营销观念,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势必会产生职业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主体多元化,行业间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确保高就业率,导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营销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由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由政府直接管理向客观引导转变,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导入市场营销观念,既是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相对于此前的政府强制性就业观念、计划分配观念以及单一的推荐就业观念来说,又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高院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内容和实质
  
  1.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内涵。其营销观念是高职院校把满足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通过对就业市场进行预测,对急需人才的行业进行专业开发,研究培养方式及推行就业后服务等一系列组合营销手段,使各行业广泛接收并重复接收高职毕业生的经营思想。这种营销观念不以扩大学生规模为中心,而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以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为中心,把各行业视为上帝,从需求单位、需求人才和学生的立场来制定高职院校的管理策略、办学理念和培养方式,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以开发出各行业需要并可以接收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同时,它以市场上的各类用人单位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而有效的促销手段和优质服务,使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情况和推行的后继服务取得各类用人单位的知悉、认同和满意,从而刺激其潜在的用人需求。因此,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内容,可作如下分析:
  (1)营销目标。第一,通过人才招聘、市场营销把握住就业机会。根据市场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预测和决策,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第二,通过发挥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营销作用,使高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培养人才的不利因素及条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补救,并切实提高毕业生素质,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力。
  (2)达到目标的手段。从广义上说,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核心,首先,要为稳定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次,要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保障,满足各行业维特生产经营稳定的欲望,这就要求人们通过自愿的、广泛的和重复的招聘行为来实现。从狭义上说,高职院校可以制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营销组合来实现目标。这种营销组合的内容可以概述为:第一,在开设新专业之前,先了解各行业的需要;第二,在确定毕业生的推荐数量之前,先预测用人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数量;第三,在开辟毕业生的推荐渠道之前,先考虑能否以及应该怎样给用人单位提供方便;第四,在开展双向招聘促销活动之前,先考虑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第五,在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之后,先考虑如何使用人单位正确使用毕业生、正确安排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刚就业就很快失业的现象发生。
  (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即各行业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它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跟踪服务上。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是该毕业生进入市场再循环(即续签合同)的关键。针对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一定时期后出现的普遍问题,就业指导部门应坚持“及时、准确、迅速、合理”的高效率原则进行服务。通过调查了解,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并及时解决问题,稳定其就业岗位。平时,就业指导部门则可采取多种形式,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加强交流,唤起其潜在的用人意识和需求。
  2.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实质。即针对就业市场上存在的风险,满足毕业生希望得到保障的需求和欲望,同时使用人单位满意,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营销哲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不仅指就业推荐,它更是一种注重长远利益的活动。它紧紧围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开展活动,以使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及经济保障最大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本身品牌效益和招生规模良性循环的最大化。这种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目标的利益导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连续的、长期的、稳定和互利的伙伴关系。承诺和信任是联系双方的纽带,它标志着当学生从普通角色转变为劳动市场的角色时,就实现了主体地位的复归(劳动是每个人的权利)。应该说,这就是促使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实质含义。
  
  (二)运用市场营销观念,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1.开发新专业要以社会行业的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从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活动,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并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提供令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和服务来实现。把不适销对路的专业调整掉,开设社会行业急需的新专业,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在新专业的开发过程中,要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选定目标市场,并研究新开设专业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设计开发新专业时,要注意了解社会行业的需求,掌握用人单位的心理动态和需求类型,并捕捉开发新专业的构思,以尽量使新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较好地就业。
  在新专业推出前后,都应围绕社会行业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比如,我院通过展开市场调查,了解到在海峡西岸的经济区建设中,新兴起的各类雕刻行业(如石雕、木雕、玉雕等)急需大量的工艺美术设计和雕刻人才,就拟开设工艺美术设计和计算机互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在调查过程中,为方便对雕刻行业进行评价,测试人员准备了以下问题:您清楚这个专业的概念吗?您对这个专业的总体感觉怎么样?您是否喜欢这个专业?您认为这个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其优劣何在?您觉得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这个专业能否满足您的需要?您对改进这个专业的课程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雕刻行业对这些问题的问答,可以作为研究新专业的潜力和前途的一个重要依据,还能为改进新专业提供思路。总之,要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和社会行业对新专业属性的重视程度,设计出区别于竞争者、并具有个性的新专业,从而使新专业在社会行业中确立地位,以提高就业率。
  2.在营销服务的过程中,要实行全方位管理。毕业生的就业营销服务包括就业前、就业中和就业后三个环节。由于高职毕业生的特殊性,所以,营销服务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长期性。毕业生每年都有,因此,必须和社会各行业建立长期的亲密伙伴关系;第二,情感性。即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复杂性。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多专业性与社会行业的个性需求多元化,导致了服务规范的复杂性;第四,互动性。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经常接触、沟通,从而具备鲜明的互动效果。以上三个环节密不可分,要使用人单位满意,就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进行就业前、就业中服务是实现毕业生就业到位的保障。它主要强调以市场调查、市场拓展以及多元化的促销方式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以良好的校风、良好的形象搏得用人单位的信赖,以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以专业化的知识、实用型的技能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提供充足的毕业生源,激发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欲望。用人单位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一直都呈上升趋势,拥有高职学历的毕业生只要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就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市场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要通过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网络,把为毕业生服务作为源动力,对他们的信息、招聘、推荐、咨询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优质服务,建立用人单位的信息库,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多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举办校园供需见面会)地提供就业信息,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