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浅析师生关系

作者:范 梅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只要感受到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就能使你产生学习的欲望。”
  此外,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就容易紧张、死板,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就很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地逃避。一段时间后,这种情感还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树立远大理想等。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重视和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了和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能享受到师爱的温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会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能体会到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进行智慧和情感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其实很简单,教师只要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自然地形成了。
  
  (四)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
  
  1.在观念上要有所转变。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在无形中对教师和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而教师也往往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的隔阂。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首先要改变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去主动接近学生,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并试着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先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再慢慢地进行辅导和指引,使他们产生信任感,从而建立起师生间的友谊。最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2.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陶行知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新唐僧》,里面有一段内容是: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可见,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教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样帮助落后生,并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首先,要一视同仁,要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办法来改进。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即使只是一小点,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容易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还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多关心学生,而不是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训斥学生。此外,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如果通过这些劳动,能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教师也就成功了。
  3.要具有服务精神。“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有服务精神。这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不仅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汲取正确的知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险的时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教师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就会形成良好默契的关系。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他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个契机、一条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连在一起,而这条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吧。正如夏沔尊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4]刘林平.爱的误区[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