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试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孙 霞




  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侧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的能力提高的关键。本文围绕应怎样提高阅读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以课文为中心,借助整体教学,把好阅读训练第一关
  
  课文是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阅读材料。众所周知,针对之前的内容来说,每篇课文不仅有它的连贯性,还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就是在词汇量上增加了为数不多,但学生可以接受的生词。处理好连贯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在课文教学中经常使用以下方法:
  1.整体简介。在教学中,要强调先入为主。每讲一篇新课文,都应充分利用课程的相关内容,并借助简笔画、图片、影像资料等,引入一篇文章简介,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印象。然后,再重复介绍,使学生对所学篇章的内容有所熟悉。当然,在简介中要尽可能地多引入一些生词,并把它抄在黑板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
  2.学生独立阅读。在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熟悉文章的具体环节。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猜测生词的词义,同时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在默读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再进行概括,以培养他们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3.分析课文。虽然课文能作为提高阅读能力的素材,但作为教材内容,它又有特殊性,因此,课文的讲解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此外,老师还要分析文中的语言点,包括生词、重要的词组、句型、语法以及重点和难点等,并对某些细节、隐意等进行必要地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通过分析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帮助学生深刻、准确、完整地理解全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老师在讲解中,还应引导学生既理解具体事实,又理解抽象概念;既理解字面意思,又理解言外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意图、态度和情感等;既要根据文中传达的信息,又要结合学生的常识来理解课文。再从理解每段的主题句入手,逐段剖析,抓住全篇的逻辑关系,挖掘并掌握其内涵,从而整体把握全文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
  4.综合练习。要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新知识,老师就要在讲解完后,经常指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总结和英文表述,并进行缩写、改写、复述、课文内容填空等综合练习。
  
  (二)掌握阅读技巧,提高理解程度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光靠课文,还需要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材料。如何提高阅读效果,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所谓阅读能力,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二是速度。提高阅读能力,除了要注意阅读方法的培养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1.单词理解。当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肯定会遇上一些生词,有些学生往往会急于查阅字典。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完全可以不依赖字典,而直接猜出好多生词的含义。老师也应经常鼓励学生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1)利用定义猜测词义。如:Some myths,which are the stories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and include the early beliefs of a nation,are widely spreaded around the world。该句中myth为生词,根据后面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所提供的定义可知其词义为“神话”。
  (2)可以通过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来猜测词义。如:Unlike her sister,who is a truly beautiful girl,Jane is quite ugly。说明Jane与她妹妹不一样,既然她的妹妹漂亮,那么Jane必然“丑”,因此,就可以猜出“ugly”是“丑”的意思。
  (3)根据因果关系猜测词义。如:The noise was so faint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be sure what it was or even where it came from。该句中的faint在表原因的从句中,根据对结果主句的理解,即可推知“不可能肯定这是什么,甚至来自何方”的原因是“噪音太微弱”,因此,faint的意思是“微弱的”。
  2.句子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段理解困难时,可以进一步阅读,这样可以帮助理解。但有时在一个长句中有多个生词且不止一个意思,或者句子当中包含了较难的语法、复合长句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某一段尤其是长句的理解如果依赖于对某个或某些句子的理解,就会感到困惑,找不到理解的方法。遇到类似困难时,可利用以下方法细细推敲、琢磨这个句子:
  (1)确定这个句子当中的主要动词和句子的结构,如主语、宾语或补足语等。大多数句子都有主语、谓语和宾语,这就是SVO句型。(S:主语;V:谓语;O:宾语)。首先,要找到谓语,它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词组。找到谓语之后,再确定主语,主语经常位于动词前后,最后找宾语,它一般在动词的后面。
  (2)如果句子很长,可以把它分成多个较短的句子,分析这个句子当中从句的数量,并逐个突破,这样,就容易理解了。此外,如果句子中有很多从句或修饰语,就可以直接忽略这些成分,而只考虑句子的主要成分。
  3.段落理解。在阅读理解中,段落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有些段落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首先要确定段落的主题句。一个段落是由数个句子组成的,主题句则是该段中最重要的句子,它简单明确地表达了该段所要论述的内容,也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理解了段落的主题句,才能理解段落的意思,才能为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段落的主题句通常在这样几个位置:第一,当作者想对这个问题的主题作一个概述,然后给出了例子、原因来论证时,通常会把主题句放在段首,以总统全段;第二,作者想先把主题告诉读者,然后再下结论时,主题句通常被置于末尾;第三,当作者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陈述一个思想时,他通常会将主题句放在这一段的中间。
  
  (三)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要精读教科书的每篇课文外,还应抓好“泛读”,即实现“精泛结合”。精读在于“质”,泛读在于“量”。要让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增加阅读量,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
  泛读材料的故事性都很强、知识面广,它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验证、巩固、充实课文内容,并自然地吸收活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加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现行的教材为学生的泛读提供了必要条件。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的多少是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的前提和条件。词汇的生疏、量少等都会对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造成很大影响。课内的文章数量与时间都非常有限,但课外却有较大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泛读。要达到课内外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尽量配备两三篇与课文内容有关、文体相同的同步泛读材料。
  当然,泛读要以速度作保障,没有速度就没有泛读,同时,速度也有助于理解。阅读时,速度快而理解很差,则快而无用;理解得好而速度太慢,也就意味着阅读的效率太低,能力不强。所以,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协调发展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阅读速度快的人,他们的视距也宽,多是一目十行,它有利于结合上下文抓住文章的思想脉络和层次结构。泛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训练学生扩大阅读视距,培养预读、略读、跳读、细读等阅读技巧及识别句型、猜测词义和抓关键词的能力。英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遇到熟词时,不能想当然地理解,要注意它在每篇文章的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能受原有印象的局限和误导。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强调以阅读为中心、坚持培养阅读习惯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强调以语篇教学为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法不离文;强调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坚持阅读理解能力和速度的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要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