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抓住学生情感主线 促进教学工作改革

作者:孙 瑞 熊 伟




  [摘要]“抓住学生情感主线,促进教学工作改革”是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及时调整、影响学生的情绪,实现教学目标与效果的双落实。
  [关键词]学生情感 教学工作改革
  
  很多人都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主动性差、贪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学习更是使他们苦闷和痛苦,这部分人不但缺乏学习的兴趣,更缺乏一种学习的动力。面对这种局面,教学管理工作者有时也感到非常棘手和无奈。其实,如果能从这些厌学者中找出一些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发现。要注意从学生的情感入手,通过抓住他们的情感主线,针对影响情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进行开导和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工作,达到理想的教与学在质与量及教与学互动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力等有利因素着手,抓住学生的心理弱点,进行开诚布公地训导和启迪。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些自学成材、刻苦学习、业有所成的故事,对他们进行一些关于学习重要性的正面教育和当今就业压力等方面的辅助性的、引导式的开导教育。还可以从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代价、老师、家人的期盼等方面入手,这些教学手段针对性较强、容易使学生产生触动和共鸣,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我们抓住其情感主线,从情感上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潜移默化的目的。此外,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如目前泛滥流行的网虫。学生都比较年轻,他们的身心还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对自己的把握还很不够,缺乏自控能力。部分学生忽视学习,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浏览欣赏网络电影甚至是不健康的图片和视频录像,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对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要有足够的认识,并通过强调生活制度和正面训导予以督促,必要时辅以心理治疗,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
  第二,学生来自社会,他们的学习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的影响,他们的情绪会有波澜、会有起伏。我们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与学生贴心交流或依靠其他同学提供的情况掌握其情绪变化,及时做好开导和帮扶工作。
  1.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绝大部分学生在祖辈、父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脆弱,一旦家中有什么变故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学习。对此,除了平时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外,还需要在必要时以适当的方式介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一些临时的困难。
  2.还应当注意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处于花季的学生,情窦初开,没有成熟的婚恋观,尚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婚恋之间的关系。加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便捷的通讯工具等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思想不成熟的社会群体,就容易在情感的因素影响下,做出一些他们意想不到且自己不能处理好的事情。如有的同学坠入爱河,整天就是卿卿我我,根本无心学习;还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妊娠,整日焦头烂额,无暇他顾,更别提学习。这些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和麻烦大了,学生情绪肯定会有很大的波动,并对学习造成巨大的影响。人们说,“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财富,也将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因素带到了我国。”这些不良因素对年轻人的思想及行为等方面造成了冲击,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也在不断地受到侵蚀和摧残,其中就包括了传统的婚恋观。我们不但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引导和教育,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处理,不但要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对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而预防和避免问题扩大化。因为学生一旦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就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将自己不理智的行为及时终止,将主要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
  第三,每一件事情都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学生情感的正面影响因素,除了传统的引导式事例教育和给予适当压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机制之外,还需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其实就是正面的鼓励,包括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对同学们在某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所予以及时和恰当的表扬,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更能正面影响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情感的负面影响因素,除了家庭琐事、婚恋观和沉迷于网络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对待这些情况时,需要更多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有些是同学们无法预料或非主观因素造成的,需要给他们以正确引导、热心帮扶及其他方面的支持,但对可以预料的或主观因素造成的一些影响他们情绪和学习兴趣的事情,则要采取必要而正确的方式进行教育;有些带有普遍性或影响较小的事情,在批评时可以灵活一点,对事不对人,点到为止;涉及原则性的错误时,我们要尖锐批评,对带有苗头的错误倾向要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对已经造成一定影响的,需要在已经造成影响的范围内将影响予以消除,必要时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扩大教育范围,就事论事,让其他人能从中吸取教训。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抓住了学生情感主线,因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教学工作才能掌握主动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学生的脉搏,及时调整和正面影响他们的情绪,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以他们的情绪为转移,将教与学更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标与效果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