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 芳




  作为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建筑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能,所以,实践性强是这门课程的最大的特点。传统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性、轻应用性,对于实践应用较广泛的内容,开展的力度还显得比较薄弱,导致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和生产实践出发,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对《建筑制图》课程进行改革。
  (一)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大胆改革教学内容 《建筑制图》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掌握只要达到“必需”和“够用”即可。所以,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优化整合,从而更适合高职学生的发展,更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以达到制图的教学目标。
  《建筑制图》的内容应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原理”和“建筑工程制图”这三大部分。其中,“制图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制图规范、制图工具的使用和几何作图等,对于制图规范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图幅、线型、尺寸标注以及常用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都要加以强调,并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而几何作图中的某些图样,如抛物线的绘制等可以适当删减。“投影原理”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投影基础、立体表面的交线、投影制图、轴测投影、标高投影、透视投影、阴影等,其中许多内容需要运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理论性较强而且较难掌握。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应大胆地删减;本学科较少用到的,如标高投影等应删除;有用然而较难掌握的,如立体表面的交线、透视投影、阴影等要降低难度,还可以结合本专业,就一些简单实体讲授实用、易行的方法。“建筑工程制图”包括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结构施工图和室内给排水工程图等,种类较多且要求不一,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完全掌握,这就要分类、分等级、有主有次地讲授。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如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其中建筑要素的表示方法、图例的说明、尺寸标注、比例及标题栏的注写、图面的布局等都要认真讲授,并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读图,更需准确、熟练地绘制这一类图。而各类施工图等多已由专业人员绘出了,所以只要能读图就可以了。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增删,减少了艰深、难懂、无用内容的比例,使学习内容的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好懂易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实际,同时还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二)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不同章节的难易程度,可分别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地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讲与多练要相互结合。由于制图课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抽象性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多练,多画,但要以教师对知识的精确讲解为前提。对于轴测图、剖面图、断面图和建筑工程制图等章节的内容,教师应把投影特点、绘图方法和识图要领等讲解清楚,并把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练习,从而强化了操作技能。
  2.现场指导要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建筑制图》实验的实习课时占据了总课时的50%以上,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上习题课时,教师要亲自示范,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此外,还要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如在“建筑工程制图”这一章中,教师可以利用本班学生或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现场讲解,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利用图样和模型或实物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制图课的重点。如讲授“平面立体”的内容时,可采用图样与模型或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利用石膏模型或吹塑纸、橡皮泥等材料,根据图样制作模型,然后再进行评比,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应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建筑制图》是建筑工程专业中一门技能性很强切具有一定难度的基础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利用多媒体或动画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在制图课上,教师仍然要借助制图工具进行正确地演示,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内外的小作业、实训和教学实习这三个方面。
  1.课堂内外的小作业主要用于反映学生对本节或本课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选一些典型、实用的题来做,同时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学习完成的质量,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2.实训(图板大作业)用以反映学生对本章或本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业完成时间一般为一周。不同的作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纪念碑的三视图”,其侧重点是形体的三面投影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对于图板大作业,教师要积极辅导,并及时讲评。讲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出本次作业的优点与不足,要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二是对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引导,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教学实习主要用于反映学生的整体制图水平,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实习时间为一周,内容多为分组实测小型建筑的平立剖面等,是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检验。学生的实习报告主要以图样的形式表达,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用表达方式,但要求一人一份,主要检查学生对线型、字体、图幅、标题栏、比例和尺寸标注等制图的规范内容是否能够准确掌握,对绘图方法和绘图工具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图面是否整洁干净、图面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搭配是否协调,等等。对于教学实习内容,教师要分阶段亲自指导;对于一些技术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导和启发,要多采用解答问题或亲自演示等方式,及时弄清楚学生在制图中存在的迷惑或疑问,使他们在教学实习周中彻底解决问题。
  总之,《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要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体现针对性,强调实践性,突出应用性,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切实学好这门课,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