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改新探

作者:王 英




  电类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比,其容量更大,涉及的电子理论基础也更抽象,相应的应用电路也比较复杂,而且实践性较强。多数学生学好这门课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实现这门课程的预期目标,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在《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多年教学中,不断尝试、总结和改进,探索了一种能被学生接受的“积木式”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生入门兴趣的新探索
  
  1.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或难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变化过程,如电工仪表的测量机构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转动力矩等内容,教师多感到难以讲解和处理。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过程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视觉效果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此外,在电工仪表中,一些复杂的测量机构的组成和复杂的电路原理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变得直观明了,省去了很多繁琐的解释和作图时间。当然,教学也不一定自始至终都全部采用多媒体方式,而要视具体内容来定,可以对某些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对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作仿真练习,并通过课件演示。
  2.借助实物拆装环节,加强实践操作。一方面,学生正处在对各种新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因此,如果给他们提供碰碰、摸摸、做做的机会,他们就会非常兴奋和激动,很希望把眼前的新玩意儿大卸八块,看个究竟;另一方面,从本专业课程的技能操作来看,电类专业课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应用当中去。尤其是中专生和大专生,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主要是面向实际的技能操作,因此,学会正确使用电类工具和电类仪表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拆装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感应系仪表的测量机构,使他们既认识和了解了各系测量机构的组成,为进一步理解各系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打下基础,又能通过这一过程,掌握机构拆装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拆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借助实际应用,分批制作相关的应用电路,落实学有所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变换多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在各个阶段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喜新厌旧”的心理。根据电工仪表的课程特色,对多量限电流表、多量限电压表、多倍率欧姆表、万用表、功率表、电度表等仪表进行分时期地设计、制作、校验和使用,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移到充满新奇的实验操作室中。虽然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一步一步地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他们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又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1.采用“积木式”教学方法,在对比中掌握各系仪表的结构和特点。所谓“积木式”就是将本课程中各部分的基本单元合理组合,犹如拼积木一样,形成若干个由基本模式拼积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电工仪表与测量》这门课,可以将各系仪表的测量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做成一个个基本单元,然后像搭积木一样一层层地累起来,整个过程既简单又好玩,并且能够轻松地掌握多个系的仪表结构、原理和技术特性。学生懂得了学科结构后,就容易理解、掌握整个学习内容,从而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以更好地记忆知识。多元积木式结构能够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并提高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具有积极的、不可低估的实践效应。
  2.采用学生亲自动手的方法,凸显操作能力,强化技能特色。在中专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突出实践环节,加大实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分量,以适应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用性的原则,要求学生对各个系的典型仪表进行简易制作。这种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能使职业中学的课程结构既符合专业的科学规律,又能体现教学的需要。
  3.采用自学归纳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学生以后的生活的角度来看,自学能力的形成远比掌握现有的教学内容要重要。正如俗语所言,“授之以鱼,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受用。”只要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变不会为会。所以,应把有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归纳法又称为归纳推理,它与“演绎推理”相对,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法是在一一考察了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再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归纳法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这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方法。在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猜想、归纳,最终得出结论的期间,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动态,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此外,自学归纳法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对几个特殊情况的讨论,预见某种规律的存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促使知识体系进一步条理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4.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表扬和激励是对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中专学生的有效方法。不能忽略了表扬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也不能忽略了及时地肯定对学生产生的效果。喜欢听到他人的赞美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不受年龄大小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吝惜课堂上及时恰当的表扬,表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长期采用不同方式表扬每一个学生,不仅会使他们喜欢学习这门课,而且会使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的老师,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在《电工仪表与测量》这门课的教学中,若能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共同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恰当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各种优秀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课堂,学生就能愉快地学习、健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等.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2).
  [2]韦克平,刘惠珍.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