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中职数学合作学习及其实施策略的研究

作者:梁 静




   [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本文阐述了在中职数学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本文还探讨了在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最后得出实施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职数学 合作学习意义 实施策略 体会
  
  (一)在中职数学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
  
  随着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紧张,素质也普遍下降。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尤其对数学这一门学科多感到头疼,从而普遍对数学课不“感冒”,这种现象对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了当前每位数学教师渴求解决的一道难题,而合作学习模式正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对改变中职数学现有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是因为他们底子薄,基础差,导致成绩不理想,从而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上课睡觉、说闲话、看课外书、开小差等。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数学课上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而合作学习正好迎合了教师和学生的这一口味,其形式多样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定位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角色,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就充满了积极性。
  2.合作学习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现在的学生由于毕业学校、家庭环境和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造成了他们之间基础的巨大差异。对于数学课程,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但是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新的,有时要经过好几遍重复才能够掌握。这样在同一个课堂上就很难同时满足所有学生,有的学生是“吃不饱”,有的学生是“吃不了”。而合作学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基础好的优势可以体现,基础差的能够得到基础好的学生的帮助。一个小组的分工也有明确要求,要在大家都完成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来提高,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3.合作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中职学校始终以就业为导向,除了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三年后都要走向社会,从事一线的工作。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共同生活,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作学习正是一种培养学生这一意识和精神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学习小组这个集体,这就使小组内的学生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合作。教师在其中要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让同一组的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对自己负责任,而且还为所在的小组负责任,让他们了解只有所有小组成员获得了成功,他们自己才算是成功的。学生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努力结合起来完成某项任务,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模式的众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现在就将我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1.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设计,教师是个不折不扣的教学策划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将一节课要讲的知识准备充分,还要将课堂上所要采取的教学形式作为重点来准备。如果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就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在准备过程中,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应该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一切都要在教学设计中有详细地反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理想的效果。
  2.小组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一般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可采取同质划分(即将特质相同者分为一组)或异质划分(即将特质差异者划为一组)。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划分方式,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可以按任务的难易程度划分,即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划分方式,让程度较好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让程度较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间的关系由学生自行组合。总之,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到该团体的学习目标。小组划分之后,座位的摆放很重要,一般可采用“同桌合作式”(即同桌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四人合作式”(即前后两排学生为一个合作小组),“多人合作式”(即按“异质”分为一组的5~6人围圈而坐)。总之,教室课桌椅有多种摆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合作任务做适当调整。
  3.实施操练。在这一环节中,合作学习模式结构的各个成员首先应明确分工,各尽其责。
  (1)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或者帮助小组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学习指导,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小组开展活动。要求小组长反馈情况,指导鼓励后进生学习,对课堂所有活动全面组织,做好组织者、帮助者、监控者和参与者,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2)主持人:按要求组织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的学习进程。
  (3)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讨论过程、学习结果,为最后的整体评价提供依据。
  (4)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
  (5)报告员:负责向教师和全班同学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小组内的角色可以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中得到锻炼。接下来,教师就可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操练。
  
  (三)总结评价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小组评价相结合。这几种评价形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交互运用。教师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地评价。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学生能够不断进取。
  
  (四)进行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1.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合作学习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合作学习重视师生互动,体现了互相尊重、互相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合作、竞争和发展的交际氛围。合作学习的“分组”不是“分层次”,而是按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等混合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同学习等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